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发售火爆的科创板基金,到底该怎么买?|首席对策(3)

发售火爆的科创板基金,到底该怎么买?|首席对策(3)
2019-05-20 09:39:33 第一财经

以下为本期《首席对策》专访实录:

中国在公募指数大类产品上基本已布局齐整

第一财经:1975年,先锋基金发布了第一只公募指数基金,2004年中国第一只公募量化产品诞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在大类产品上基本已经布局齐整。相当于我们用15年的时间去追赶海外45年的公募量化投资历程。但是相较于海外3万多亿美元的体量,中国公募量化基金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您认为中国公募量化投资经历了几个阶段呢?未来的发展机遇又在哪里?

王保合:从国内外来看,公募基金体系运用量化投资,大约都会经历三个阶段:量化指标的辅助应用(主动基金、早起的指数增强等),系统性量化模型的应用(涵盖了指数增强产品、资产配置产品等等),指数研发与ETF产品。

在十多年前,股票数量没有那么多,主动基金经理通过勤奋努力还是可以对市场不少股票进行深入研究,那时市场上还没有量化产品。然而随着市场股票数量越来越多,主动基金经理只能覆盖非常有限的股票,市场的盲点就越来越多,市场就出现了两种趋势:(1)将产品细分化、工具化,比如: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医药主题基金、金融地产基金等等;(2)一些主动基金经理就在选股当中,逐步引入一些量化指标进行选股,将A股全部股票,缩小到一个比较小的范围,然后在这个小范围内再进行挖掘。这两方面都诞生了不少比较出色的主动基金经理。

在股票数量比较多、投资者难以覆盖众多股票的时候,跑赢市场基准指数的难度就越来越大了,指数化投资就可以逐步走入市场的舞台。指数化投资分为:指数增强,开放式指数基金和ETF基金。

早起的指数增强,还没有系统应用量化投资方法,不少基金采用的是将大部分股票资产按照指数去配置,小部分股票按照主动选股模式去做投资,寄希望于跑赢指数。这种指数增强的投资方式,造成的结果:(1)跟踪误差不可控;(2)超额收益也不稳定。于是市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迫切期待精细化、系统化的量化投资模型。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