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国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科技奖项“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4月29日为2019年获奖者举行颁奖,十位在医学、生物学、地球科学、航天科学等各科研领域中表现卓越的科研女性获得了这一奖项。
第一财经记者与部分获奖的女科学家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后发现,尽管她们来自不同的科研领域,但是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怀有满腔热情,并能持之以恒。
从“细胞”到“太空” 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平台主任、研究员马瑜婷是十位获奖者中的一位。她所从事的科研领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免疫治疗。去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的两位科学家,也宣告肿瘤免疫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马瑜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如今肿瘤免疫治疗仍存三大瓶颈,即肿瘤的免疫原性低下,难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不同肿瘤类型、患者个体、癌细胞克隆间存在高度异质性,难以寻找共同靶点并实现“异病同治”;以及极其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为此,马瑜婷另辟奇径,选择以“应激”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增强肿瘤免疫原性、克服肿瘤异质性、打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新靶点和策略,发现有助于精准医疗的生物标志物和伴随诊断指标。
尽管马瑜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她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免疫联合疗法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她还特别关注“精神情绪应激”对免疫系统的重要影响,试图解析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深入探索精神压力调控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另一位获奖者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牛书丽,她正在研究复杂的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中找到答案。“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及降雨格局的改变,比如极端干旱及暴雨频发等极端天气,都对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影响。”牛书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然资源的短缺及环境的恶化,如今已经成为整个地球面临的威胁。”她曾带领团队在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建立了“红原高寒草甸定位研究站”,开展异常艰苦的野外研究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的80后女教授杨慧也是获奖人之一,她让科学探索的触角脱离“地球引力”,深入到太空中的人类机体、组织和细胞中。她带领团队研究航空航天特殊环境下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免疫损伤与修复机制,并建立生物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此外,她还揭示了体外三维力学微观环境 对免疫细胞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这一系列科研攻关填补了我国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领域生命科学研究的空白。
其它获奖者还包括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小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晓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口腔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陈莉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赵维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袁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研究院研究员魏诗卉。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旨在选拔培养我国在基础研究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化女性人才,关注、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鼓励、吸引更多的女性进军科技创新。2004年至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已评选表彰了15届,共有134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获奖,成为我国发现和举荐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女性科研道路障碍有待破除
今年是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之年。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联合发起方,欧莱雅新任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Fabrice Megarbane)表示:“在中国新时代的环境下,女性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对于推进社会包容性发展有着独特作用,而科研女性的专业地位和多面角色在这其中尤为重要;通过奖项为青年女性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助力她们在和更大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中国建成科技强国贡献巾帼创新力量。”
去年10月2日,诺贝尔物理奖揭晓,加拿大女科学家、滑铁卢大学的国际著名光学专家、美国光学学会前主席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作为获奖人之一,打破了55年女性未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僵局。次日,美国女科学家、加州理工大学教授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因使“酶进行定向进化”分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诺奖118年历史上第五位女性化学奖得主。
不过诺贝尔奖历史数据显示,截至去年颁奖前,在诺奖118年的时间里,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605人中,只有18位女性,占比不到3%。而物理学和化学的获奖者人数更是屈指可数,去年年颁奖前分别只有2人和4人。
对于女性科学家是否真的“不如男”,此次获奖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都不认同。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小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业界的倡议,女性科学家的地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尊重和认可。”
近20年来,为了鼓励更多女性参与科学事业,欧莱雅基金会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向全球5位杰出的女性科研人员颁发“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以推动科学领域男女结构的平衡。奖项已经表彰了全球超过100位杰出女科学家,其中,有3位被表彰的获奖人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欧莱雅基金会执行副总裁Alexandra Palt去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科研领域,女性的从业比例整体仍然偏低,虽然正在缓慢增长。女性在科研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是面临很多障碍。”
以欧盟为例,各大科研机构的高级职位女性比例仅11%,女性科研人员比例不到30%。而在全球范围,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女性科学家也仅占28%。
对此,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大学教授弗朗西斯·阿诺德对第一财经表示:“女性科学家在物理、化学等领域已经做出重要贡献,我想这是一种趋势的开端。诺贝尔提名者当中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只有先获得提名才有可能获奖。人们需要倾听女性科学家解释她们的科学理念。在这方面男性比较有优势,他们有强大的社交网络,更容易受到重视,女性科学家的网络尚待培育,但是我很高兴看到我的年轻女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去做这方面的努力。”
责编:刘佳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