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几年前,董明珠正是看中了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业务,力推格力电器定向增发融资来收购银隆,无奈遇挫。后来,董明珠以个人名议,斥资约10亿元,入股银隆17.46%,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她还拉来万达老板王健林、京东老板刘强东一起投资银隆。
银隆之后筹划上市,却在2018年年初被曝出上市辅导暂停。2018年5月,银隆旗下的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被媒体曝光存在电动汽车电池产能过剩、部分员工离职等情形。
第一财经当时了解到,银隆创始人魏银仓在公司留下了一些“黑洞”,银隆处于“内部整顿”状态,围绕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等提高管理水平。
银隆的高管层也随之频繁变动。2017年11月,银隆创始人、原董事长魏银仓辞职,与魏银仓搭档多年的银隆总裁孙国华兼任公司董事长;2018年3月,孙国华卸任银隆董事长兼总裁,由银隆第五大股东普润资本总经理卢春泉任董事长,曾在格力任职的原银隆副总裁赖信华任银隆总裁。2018年4月,银隆的法定代表人还是卢春泉,但是6月银隆的法定代表人已变为赖信华。
赖信华此前为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曾在格力电器研发系统任职。包括赖信华在内的多位有格力电器背景的人士进入银隆高管层,负责银隆从采购、财务、品质到生产技术等核心业务。这意味着,虽然银隆没被收入格力电器旗下,但是“格力化”还在推进。而目前银隆的公关负责人曾在格力电器市场部任职。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认为,银隆技术路线是钛酸锂,随着补贴政策逐步取消,如果安全性和快充性能特点突出,特别是低温性能较好,钛酸锂电池市场比例会提高;或许其他电池也生产,则逐步会好转。客车量会发展,依据是各地环保治理方案,近三年有市场。前述案子是内部股东之间的问题,如果不涉及技术管理人员,内部生产影响不大。
不过也有持相反观点者。“管理层分裂会对公司产生很大影响,包括生产经营方针,整个体系如何运作等问题,矛盾会逐渐显现。因为生产企业是庞大的体系,都是按照体系往前走。企业的驱动端是最高层,所以会对整个企业产生影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银隆主要经营客车,专注做还可以,董明珠介入,关注度变高。但客车是小众产品,总的供给量有限。银隆这两年疯狂扩张有问题,企业发展应该是稳步成长才会保持健康。扩张是建立整个体系完整之上,跟规模、零部件采购供应、生产线、物流、服务售后等都息息相关。某一环节一但出问题,就会致命。”
(原标题:董明珠团队话语权或上升) 文/李一戈 明星企业格力电器再刷屏。 格力电器4月1日午间公告,格力集团正筹划转让所持有的部分格力电器股权,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动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连任后,格力的改革路将怎么走,其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又如何实现,备受外界关注。格力内部人士认为:“‘全员销售’仅是公司对新营销模式的探索,员工业绩如何并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