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维信诺技术开发经理杜哲认为,折叠手机从固定曲面到可折叠的形态,中间引入了很多的技术要求。包括偏光片越来越薄,TouchPanel(触控模组)做到可折叠,盖板玻璃需要兼顾表面硬度和可弯折性,还有各个功能之间的连接材料如OCA胶水也要可弯折。这几方面的要求,对柔性AMOLED面板带来新的挑战。除了常规的OLED封装技术、硬质基底技术和柔性技术以外,如何做到各种模型间的应力控制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还有可靠性的问题。杜哲说,无论是内弯折还是外弯折,模型存在拉伸应力的影响,存在两边表现的形态不一样。在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临界点出现一个没有应力的中心层。传统的设计,无可避免在模组堆叠结构的上下表面形成比较明显的应力集中的情况,柔性屏会出现因为应力过大造成的外观或者功能的异常。为了解决折叠屏的应力过大的问题,需要做多中心层的设计,这种设计需要通过OCA胶水实现。
“为了兼顾柔性和折叠的性能,表面的硬质层要求非常薄,一旦薄就起到分散外部冲击的作用变得很弱,导致局部的力量冲击会传递到下方的缓冲层里面。”杜哲说,有一个热球的仿真测试结果,看到落球有一个挤压变形的空间,因为表面太薄,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可能造成两种现象:一种因为挤压造成材料流动和变形;第二,如果冲击力过大就会影响下一层的敏感单元,包括OLED器件或者触控电路,再严重一点衬底的背板也会受到损伤。“对于屏厂来说,怎么在软和硬之间更好的平衡,材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模组堆叠结构的优化也是难点。杜哲说,常见的AMOLED的膜层堆叠结构,OLED显示屏的上面是TouchPanel(触控模组)和偏光片。因为这些功能的存在,模组厚度偏厚。偏厚直接影响弯折性能。一种方案是把TouchPanel集中在显示屏上做On-Cell的TouchPanel;终极方案是底层结合体,做出ALL-in-one的面板;第三种方案是盖板玻璃的功能集成。
深天马的总监吴弢认为,目前主流的手机尺寸从5英寸到6英寸,未来可折叠机型将在7英寸以上。根据市调机构的数据,今年比较有机会做最大折叠手机屏出货量的是三星,预计达100万片。未来,到2023年折叠手机市场的规模可能将达到5000万台,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3%。
从2018年的数据看,全球智能手机里带OLED屏的有4亿台,按以往经验,如果折叠或者柔性显示的比例到20%以后,是比较成熟的产品线。以4亿台OLED屏手机、柔性屏占1.5亿台来算,折叠手机要到3000万台的时候,预计2022年基本达到这一数字,折叠手机市场才会进入相对成熟的范围。
2月28日晚,三星带着一款折叠屏手机GalaxyFold和 Galaxy S10系列手机宣布重返中国战场。 三年前的Note7电池事件曾令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