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一粒油菜籽背后的博弈:中国影响有限,加拿大受重创(4)

2019-04-02 09:39:4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鉴于多重因素的考虑,中国从2014年取消大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拉开了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序幕。2015年6月,国家正式终结执行了7年之久的油菜籽托市收储政策。

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积压

临储制度实施后,中国作为油菜生产大国,一度出现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市场上“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的不正常现象。

虽然临时收储政策执行规则中严禁收购进口油菜籽,但进口油菜籽价格与临时收储价格相差较大时,将其销入临时收储库中存在较为丰厚的利润,政策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容易产生寻租行为。

一粒油菜籽背后的博弈:中国影响有限,加拿大受重创

据媒体报道,2013年进口油菜籽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大量进口油菜籽顶替入库,引发严重的套利行为。

2014年,国内菜油储备库存达到700万吨左右,其入储成本在10000元/吨以上。然而,到2014年末,郑商所菜油主力价格跌至6000元/吨。

菜籽收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菜籽产量,但价格扭曲,导致大量菜籽、菜油进口,挤占国内菜油的销售。2013~2014年,较大部分国产菜油以储备方式进入储备库,并未在市场销售。

东部沿海加工进口油菜籽企业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临储政策导致了大量的菜籽进入收储,并榨油,大幅度增加了国内菜籽油的库存。另外,也有部分企业违规将进口菜油入库。

他表示,临储政策取消后,由于国内菜籽缺口,菜籽年进口量维持在400万~450万吨水平,但菜油的进口量有所下降,2012/2013年度,菜油进口一度达到了146.5万吨,近两年的进口量则在80万吨左右。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