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一粒油菜籽背后的博弈:中国影响有限,加拿大受重创(3)

2019-04-02 09:39:4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作为对比,冬季小麦亩产在450公斤左右,价格在2400元/吨,每亩的产值在1000-1100元。

由于菜籽种植效益低,当地菜籽种植面积大减,农户也主要用边角地种植,以自家榨油消费为主。

但在2015年之前,由于有临储政策,油菜种植又是另一番光景。

2008年,中国政府对多种大宗农产品实施了临时收储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农产品的供应。业内称,当时该政策的执行,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解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业人口外出务工,种地的机会成本大增,不但收益低,而且部分年份甚至出现售粮难的情况。

从国际背景来看,2008年全球刚经历了粮食危机,包括油料和小麦。

这两大因素共同推动政府出台主要农产品的临储政策,主要是为了方便农民售粮,确保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原本该政策应是一项临时性措施,但由于近年来油菜籽进口价一直低于国内市价,为防止进口油菜籽冲击国内油菜种植,临时收储政策执行期间事实上已经制度化、常态化。

据业内统计,2010~2013年,中国菜籽产量稳定在每年1000万~1300万吨之间,能够满足国内菜籽70%左右的供应。

正如荆州的老王家一样,中国菜籽种植以小地块为主,难以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对人工需求量较大。然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又影响了菜籽生产。再加上油菜生产与口粮(小麦)生产会产生矛盾,到2012年后,虽然油脂需求放缓,蛋白消费快速增长,国内又取消了菜籽临储政策,国际国内油料价格持续下跌,打压了菜籽价格,菜籽种植收益锐减,导致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目前年产量维持在600万~650万吨。

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储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要大宗农产品的需求,但对价格的扭曲,导致相应的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最终冲击国内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的供应过剩。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