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都市圈如何建?专家建议以微中心建设促进空间结构优化

2019-03-28 09:20:2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国的都市圈时代已经来临。如何更好地促进都市圈发展,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参会嘉宾关注的焦点。

国务院参事徐宪平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以往的区域战略确定的地理单元太大,包括十几个省,难以形成针对性的、差别性的区域发展政策,也就难以形成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机制。现代化都市圈以超大、特大城市为强大支撑,以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紧凑型空间生态,基本上都是在一个省的行政区划内。

例如,长三江的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长江中游的武汉都市圈、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关中平原的西安都市圈,基本都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可以形成共识,整合资源,探索创造出一体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都市圈创造出来的经验可以以圈带群,逐步推广。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说,要以微中心建设来促进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除了微中心之外,我国都市圈核心区的节点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东京都市圈在第二圈、第三圈层里20万~50万人的城市有18个,北京周边20万~50万人的城市只有7个,差了一个数量级。北京10%的人平均通勤时间72分钟,在空间结构上,中心的大饼很大,但是周围的微中心建设不足。

“要促进都市圈空间的合理化和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周边的微中心和节点城市纳入到都市圈规划。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推动都市圈空间规划的编制,如果这一轮规划把节点城市的建设纳入其中,对于未来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顾强说。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刘学敏认为,都市圈化产生了人口、产业等多方面的聚集。

首先,人口向核聚心集的同时也向外层的圈层聚集,而且向外层圈层聚集的速度更快;

其次,就业通勤的都市圈化,城市的溢出效应和中心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人们不得不选择职住分离的生活方式,生活在成本相对低的另外一个行政区域,跨行政区的通勤已经成为规模;

第三是空间扩张的都市圈化,城市的扩张圈层随着廊道或者是轴带向外扩张,结果是使外围的节点城市开始网状化的发展;最后是产业联系的都市圈化,通常中心城市是创新的密集区,周边的城市是创新的扩散区,周边的城市也在扩散和创新,所以都市圈是高度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圈。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