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公司名与银行撞脸:无心还是有意?

2019-03-26 09:22:3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因为涉及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比如商标)侵权,国内一家银行正准备对侵权方提起诉讼,“我们正处于收集证据的阶段。”该银行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家涉嫌侵权的公司首先从名称开始就和该银行高度相像,已令客户产生认知上的困惑。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曝光一家名为苏宁任性贷的网贷平台,而后,苏宁金融紧急回应,任性贷只是苏宁金融的一个嵌入产品,不是独立App,并表示正在启动相应投诉程序。

事实上,第一财经记者在金融业内调查也发现,不少金融机构存在机构名称部分内容“被借用”,并以此注册成某服务公司,而这些公司,在不明真相的金融消费者面前,往往被理解为和正主有业务关联。

有意还是无意?

日前,上海某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爆料称,目前有一批投资咨询公司的注册名称与正规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相类似,可能存在侵权行为。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其指引,查到了这样一批与银行名称中某一部分“撞脸”的公司。

天眼查显示,与兴业银行中“兴业”二字“撞脸”的公司就有广州兴业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兴业普惠(广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与民生银行“撞脸”的如广东民生普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与招商银行“撞脸”的如广州招商普惠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招商普惠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招商普惠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与光大银行“撞脸”的如广东光大普惠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光大普惠投资有限公司;与微众银行“撞脸”的如微众普惠(广州)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微众普惠网络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与恒生银行相似的如恒生普惠(广州)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恒生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恒生普惠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