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这个产业标准全球最严,创新懈怠资本却乐此不疲(8)

2019-03-19 17:06:3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明令淘汰冻干人血浆的生产和禁止盐析法工艺的使用,大部分生产厂家关闭。1998年,血液制品行业实行GMP准入制度:只有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的企业才能生产经营血液制品,当时全国共有33家企业获得认证。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约有2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其中25家通过2010年版GMP证书认证。

稀缺的采浆量以及封闭的行业,再加上市场供不应求,使得血液制品行业“贵如黄金”。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现在白蛋白整个市场供应都是限制供应,给医院都是配额供应,“在医院买不到的时候,就得去黑市买。”

同时,“物以稀为贵”,因高度的稀缺性,使得血液制品企业估值得到飙升。许多进入血液制品行业的企业,都不愿轻言放弃这块“香饽饽”。

近年来,资本市场关于血液制品争夺的案例持续。

2017年底,由浙商资本组成的财团与“潮汕系”佳兆业的郭英成家族发起了争夺振兴生化(000403.SZ)控制权的大战。振兴生化旗下子公司广东双林为血液制品企业,由于有稀缺的浆站资源和血液制品,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浙商财团提出要约收购振兴生化,而佳兆业方面则希望受让原大股东振兴集团的控制权。第一财经1℃记者获悉,浙商财团与佳兆业方面的“宫斗”持续了一年时间。

争夺同样发生在美股血液制品上市公司泰邦生物(NASDAQ.CBPO)身上。2018年,泰邦生物前CEO、董事会主席高小英起诉公司现任董事会主席及其财团的法律诉求被开曼法庭驳回。

不过,从1℃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国内资本和企业都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资质和资源的争夺上,而对产品的深度研发投入热情相对要少很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