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科创板目前可谓如箭在弦,第一批科创板股票即将揭晓。3月18日,科创板审核系统正式运行,券商可以通过科创板电子申报系统递交企业IPO材料。
部分新三板企业、一部分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纷纷宣布将申请登陆科创板。就媒体的报道来看,目前有十余“候补选手”瞄准科创板。启明医疗、新光光电、聚辰半导体、申联生物医药和睿创微纳等5家企业表示将“冲刺”科创板。新三板方面,也有几家企业拟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原因是为上科创板资本市场做准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拟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基本是中小型创新创业公司,规模普遍不大。就企业的各种指标看,与目前的创业板、中小板已上市公司可能没有多大区别,有的方面可能还不如创业板存量股票。
那么,科创板到底是否应该积极吸纳大型科技公司、明星公司和真正的“超级独角兽”?科创板的定位是否只是局限于中小体量的创新创业公司?实际上,这几个问题非常重要,关系到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和前景。笔者认为,一些体量较大的明星公司、大型科技公司应鼓励登陆科创板,而不是仅仅吸纳一些创业阶段的中小型公司。
最近,频繁传出蚂蚁金服等明星公司准备登陆科创板的消息。对蚂蚁金服登陆科创板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它体量过大,是一只超级独角兽。去年6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的融资后,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去年1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蚂蚁金服仍以1万亿元的估值位列第一。
蚂蚁金服估值1万亿元,目前A股总市值在暴涨以后也才只有60万亿元左右,创业板才5万多亿元。也就是说,一个蚂蚁金服,就相当于A股的六十分之一、创业板的五分之一。发展十年的创业板,只有五个蚂蚁金服大。这还是一个蚂蚁金服,如果再加上还没上市的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以及陆金所、滴滴出行等,A股能否承受得了?A股的流动性会否枯竭?
正是因为估值过于庞大,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对科创板的制度设计,还要深入研究,比如,一些市值数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无霸,是否适合科创板,要充分考虑科创板市场容量等问题。
投资者更多支持新兴经济IPO,支持蚂蚁金服等大型科技股登陆科创板。科创板需要培育大型科技股、真正的生态型公司、超级独角兽企业,改变A股目前缺乏大型科技权重股的状态。作为中国新经济的代表,BAT在海外市场风光无限,屡创新高。而在A股市场,创业板的表现却形成强烈的反差,令投资者沮丧。被誉为创业板标杆的乐视陷入困境,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定位创业创新的创业板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第一大权重股竟然是养殖行业的温氏股份。
被奉为“美国新经济摇篮”的纳斯达克市场,集中了苹果、亚马逊等大市值科技股。FAANG被称为华尔街皇冠上的明珠,FAANG是Facebook Inc.、苹果公司、亚马逊、Netflix Inc.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的合称,一直以来贡献了纳斯达克100指数一半的涨幅。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三星、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和台积电,合计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总体涨幅做出三成的贡献。可以说,在成熟市场这些大型科技股就是市场的压舱石和定海神针,它们的不断向上也带动了市场指数整体的繁荣。
我们的科创板也没有必要拘泥于中小企业,应该像纳斯达克一样不断引入大型科技股。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资金流动性问题,这类公司的募资可以让战略投资者占大头,留给网上网下普通申购的比例不会太多。上市以后,只要是优质公司,即使体量较大一样会得到投资者追捧。
A股缺乏的正是优质公司,尤其是优质的大型科技公司。优质的大型科技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将对科创板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科创板将会成为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成为资本市场闪耀的明珠。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责编:任绍敏老虎证券今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报8.1美元,随后股价直线拉升,涨幅扩大至18.5%,随后该股盘中临时停牌。截至发稿,老虎证券再度开始交易,现涨24%,报9.92美元/股,市值13.21亿美元
科创板一出,对于想要冲击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在科创板的概念刚出现时,就被市场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同时,在定价、交易等一些环节上与港股市场接近
不堪忍受现存交易所的高额费用,摩根士丹利、富达投资、城堡(Citadel)证券等九家华尔街巨头计划联合组建新型低成本交易所——MEMX,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竞争
蓝鲸TMT频道3月12日讯,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3月11日,爱康国宾主体公司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并购融资,投资方为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云锋基金、博裕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