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跨境学童变身深港“水客” ,青春片《过春天》的双城阵痛(6)

2019-03-15 09:10:3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正是在锅碗瓢盆琐碎的家庭事务中,她熬过了创作的焦灼与孤独,在现实生活的阅历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创作欲望喷薄而出,酝酿出第一个长片剧本并一鸣惊人。在重启的创作之路上,白雪是幸运的,她的剧本顺利入围第二届中国导演协会青葱计划,并成为五强之一,此后获得万达影视投资。

“像这样的影业公司能够包容一个新导演去拍一部戏已经很不容易,他们的体系一般会认为新导演拍戏有风险,可能会拍砸。万达的制片人郑剑锋一开始就提出电影需要工业的制作标准,因此提高了影片的预算,这是影片成色有较大提升的基础。”

白雪透露,不算宣发费用,整部电影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和其他动辄上亿的大制作相比,这是小成本体量的电影,但对于导演处女作而言相对宽裕。创作层面上,万达方没有过多干预,给予了主创团队相对自由的空间。

影片的幕后精英大部分都是白雪在电影学院的校友,摄影指导朴松日、声音指导冯彦铭、作曲高小阳、李缤等主力都是北京电影学院2003级学生,制片人之一是她的丈夫贺斌。录音系毕业的贺斌一手包办了影片主题曲的词曲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彼此了解熟悉,是特别开放的状态,大家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想的都是怎样把电影拍好。”

很多人形容《过春天》,“成熟得不像一部处女作。”首映礼上,影片监制田壮壮说,这就是北京电影学院处女作应有的样子。

跨境学童变身深港“水客” ,青春片《过春天》的双城阵痛

北京电影学院曾经诞生过第五代、第六代多位杰出导演,但在很长一段时间,电影学院的年轻导演处于沉寂之中,或者投身网剧,人们期待已久的新生代迟迟未来。不过,近几年,路阳的《绣春刀》、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相继发力……他们的处女长片已经呈现圆熟工整的气质。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