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跨境学童变身深港“水客” ,青春片《过春天》的双城阵痛(5)

2019-03-15 09:10:3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白雪没有给佩佩安排悲剧结尾。影片最后,佩佩带着母亲爬上飞蛾山的山顶,在一场风波之后,母亲终于学会关注女儿的内心世界,她们一起俯瞰香港,摩天大楼就在脚下,母亲嘟囔了一句:“这就是香港啊。”在那一刻,佩佩看见了香港落雪,这是她内心深处的渴望。

《过春天》在深港两地取景拍摄,白雪为两个空间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视听语言。深圳的声音相对空旷,镜头固定而日常,香港的声音贴着耳朵,逼近感官,镜头切换也更为迅疾利落。“深圳离香港很近,人们对时间的紧迫感很强,但香港人的生存压力更大,香港人过马路的时候,红绿灯永远滴滴滴催着人走。”

白雪说,香港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阶层相对固化,像电影男主角阿豪这样的人,很难打破天花板,但他们还是很积极地往上爬,往上走,追求更好的生活。

很少有内地电影真实而贴近地反映香港的城市生活,《过春天》几乎是第一次以内地导演的视角贴近港人的生活状态。这段往返深港两地38天的拍摄经历,充满着各种突发状况,一次次沟通和周旋,一次次蚂蚁搬家式地转战阵地,白雪对香港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我书写了这里的故事,它真正和我的生命产生了联系。”

从家庭主妇到电影导演

白雪很庆幸自己能有十年与生活缠绕的日子,创作者最怕的就是远离生活。“电影是一门离生活很近的艺术,导演也是一个比较晚成的职业。”

家庭生活成为一种滋养和铺垫,帮助她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人,看待世界。“生活和电影的创作密不可分。你做的每一顿饭,洗的每一次碗,和家人的相处,陪孩子练钢琴,这些生活最琐碎的东西,会构成你的人生观,对生活新的感悟,它是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白雪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