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代餐行业监管亟待破题
食用代餐食品已经成为肥胖人群减重的渠道之一,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肥胖预防与控制蓝皮书》中也将代餐列为健康有效的减肥方式之一。
中国的代餐行业正在进入快车道,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约在571.7亿元人民币,预计2022年会达到1200亿。但行业也面临监管难题。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中国保健食品的27个功能声称中,已经包含了减肥功能,在目前市场上,也有一批具有减肥功能的“蓝帽子”代餐保健食品在销售,截至2018年6月,国家有关部门总共批准了392个减肥功能产品。
要申请“蓝帽子”需要企业具有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产品还需要在国家指定实验室进行包括产品稳定性实验、动物试验、减肥功能试验后,再经过专家组审评和主管部门审批,这将大大提升行业的门槛和规范性。
但作为减肥产品,代餐行业为何没有严格纳入保健食品范围来进行监管?
知情人士透露,早前卫生部管理保健食品时期,曾批准过具有减肥功能的一批保健食品,但到食药监总局分管之后,就没有再审批过类似的产品。新市场监管总局暂时也没有把代餐纳入保健食品管理的计划。
厉曙光表示,代餐本身也很难纳入保健食品管理,因为在现有的减肥功能中,大多数产品是类似阻碍脂肪合成、促进能量消耗、加快排泄等原理,和代餐的原理差距较大。
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标准缺失,因此行业希望先从标准上对代餐市场进行规范。
据中国营养学会科技服务与项目部部长周瑾透露,由中国营养学会推动的国内首个代餐食品营养标准团体标准有望于本月公开征求意见,但她并未透露标准的具体内容。
“三月不晒被,六百万螨虫陪你睡……”随着普罗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健康意识觉醒,吸入性过敏原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常见,除螨成为消费者日渐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
钛媒体注:3月15日,第29届央视3·15晚会正式开播。本届晚会主题为“共治共享、放心消费”,聚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互联网消费等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行业内幕和消费“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