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解小微民企融资难题:增加资金和机构供给有了哪些效果?

2019-03-04 17:01:2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海鲜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所有交易几乎都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几无账期可言。现金流问题成为专营舟山海鲜的淘宝店主钱迪的最大掣肘。

作为淘宝卖家,钱迪发现他在网商银行有着几十万的信用贷额度。同时,随时还款功能意味着可以将每日收回的营业额直接还入贷款中,并可以不断申请不同金额的小额多笔贷款。这意味着一直以来的资金困扰得到缓解。

由于金融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率并不能适应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有效供给的不足并不是总量不够,而是结构性问题。例如,小微、民企等需要资金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充分支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先后发声,表示将着力改善金融供给。其中,在提高配置效率方面,要将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和薄弱领域倾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纾困民企过程中,通过金融科技、下调转贷利率等各种方式,帮助企业渡过现金流难关。

增加供给主要是增加机构和增加资金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近期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成为破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力抓手。

近日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发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央行主要有四方面任务,即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地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等。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研究优化银行体系的具体政策措施,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

曾刚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是金融行为层面的问题,二是供给侧不足的问题。金融行为层面包含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从金融行为层面来看,金融监管制度有一些监管套利空间,需要完善监管制度;另外,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公司治理、管控风险非常重要 。”

金融机构离产业太远、尚未有效覆盖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中小微企业,服务薄弱环节的机构不够、力量不强,资金空转、金融资源错配都将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上周表示,银保监会将着力从改善金融供给、优化金融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配置效率、畅通供给渠道五大方面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金融供给从三方面进行:增加有效供应,破除、减少无效低效供应。其中,增加有效供应可从增加机构、增加资金供应两个角度进行。

“当前银行保险业的机构总数4800多家,绝大部分是中小型机构。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增加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增加特色机构和专业机构,同时通过对外开放,引入更多具备专业特色的外资机构。”肖远企说。

曾刚认为,在优化结构方面,需要适度增加新型机构,让金融机构能够多层次对小微企业进行支持。

在增加资金供应上,肖远企表示,整体上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要以精准滴灌的方式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尊重市场规律,保持流动性,特别在贷款、债券等资金供应上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此外,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肖远企称,要深入整治不合规、不合理收费,严厉打击变相提高融资成本的行为,督导银行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下调转贷利率等方式,合理控制利率水平。

据介绍,目前六大行2018年四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06%,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该项贷款平均利率为6.71%,较一季度下降均超过1.1个百分点。

缺抵押物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点

2018年以来,央行三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合计4000亿元,并提出利用解决办法纾困民企,效果已初步显现。

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高出2.4个百分点。1月份增加2109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

尽管规模已经增长,但小微企业融资仍存在困难。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 5600 万家小微企业中,只有 11.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传统银行的贷款流程所需时长可能要半个月到一个月,这与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不相吻合,导致很多企业由于现金流吃紧,倒在了冗长的贷款流程中。

此外,传统银行放贷受限于技术、过度依赖抵押物,而大多数小微企业并不拥有符合标准的抵押物来贷款。同时,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缺失,金融机构难以完成有效风控。

曾刚认为,改善金融供给侧不足的问题,应从产品层面入手,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满足薄弱环节需要的产品创新,比如在信贷技术方面利用金融科技、银行管理理念的转变、强化人力物力的专门投放。

监管部门频频发声提出要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银行、险资、交易所全面支持民企融资。这意味着通过金融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血液循环,小微企业可能将开启不同于过往的金融体验。

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求变,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有了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苏宁银行开创的“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动产质押解决方案,盘活企业动产质押。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对仓储货物的实时、可视化监管等措施,便利中小企业盘活存货资产,快速获得银行资金融资。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的数据网贷项目,可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实现小微企业融资“即需即贷”。截至2018年末,该行为福建九牧厨卫公司上游32家小微企业供应商累计发放贷款45笔、4158万元。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表示,上海银保监局调研发现,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银行服务民企与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的信息,但目前这些信息尚未实现有效整合,银行无法免费快捷地获取,存在信息贵、缺、断等问题。如果要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共享效应,还须推进金融、税务、工商、社保、海关、司法、市场监管等相关领域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开放,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信用信息系统。韩沂说,当务之急是消除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全国统一信息平台为主、其它第三方信息平台为辅的信用体系,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平衡提高配置效率与风险防范

提高配置效率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但把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和薄弱领域倾斜是否会形成新的风险?

曾刚认为,从短期看,支持薄弱环节似乎面临更大风险。监管要加强引导和强化基本原则,目前已有这样的共识和要求,比如,不搞“运动式”信贷投放,在信贷投放过程中要坚持必要的标准。但从长期看,在坚持市场化原则基础上,适度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薄弱环节支持,符合金融机构防风险要求。“金融和实体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 曾刚称。

多家银行不良率情况也表明,银行可以在“提高配置效率”与“防风险”两方面有效平衡。以网商银行为例,网商银行以信用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不需任何抵押。“让我们欣喜的是,很多小微经营者的信用水平很高,我们的不良率目前仅在1%左右。”网商银行产品总监冯亮称。

从银行业整体数据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两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68亿元;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保持平稳。

在破除、减少无效低效供应上,肖远企表示,银保监会建立的债委会制度在减少无效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已建立债委会1.9万家,可促使有限的信贷资源从产能过剩企业、“僵尸企业”中逐渐减少甚至退出,引导将信贷资源投入真正需要的一些新型战略性产业和中小微企业。

此外,建立健全退出渠道也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肖远企表示,要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破产机制,优化“僵尸企业”退出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企业兼并收购、清算重组等市场化处置制度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正常市场是有进有出的,风险高、经营不可持续的机构,应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退出。总体来讲,确保有序退出,对市场影响最小,依法依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肖远企称。

责编:于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