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商誉减值浩荡来袭,引爆两市业绩地雷(2)

2019-01-31 09:33:2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另据第一财经1月10日报道,1月7日至10日间,投资者即通过“上证e互动”等平台向70余家上市公司追问商誉问题,但彼时,上述70余家上市公司中回答者占比还不到1/4。

彼时冷,此时热。对商誉问题集中出现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2014至2015年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高峰期,积累了较高的商誉,三年业绩承诺压力消减后,普遍出现业绩下滑从而导致商誉减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需要每年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如果被并购对象可持续盈利能力下降时,就要计提商誉减值损失。而商誉减值损失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导致业绩变脸。

记者梳理部分公司公告发现,对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原因,多家公司归因为行业周期、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等。飞马国际(002210.SZ)1月29日发布的业绩下修预告表示,报告期内,对公司境外子公司恺恩资源未来经营情况的分析预测,公司判断因收购恺恩资源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因此拟计提相应商誉减值准备。

批量计提商誉减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行业周期影响,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对公司影响可能并不是长期的,这类型个股当业绩亏损情况改善,或市场反应过去之后,股价往往能够走稳。

商誉减值个案的披露尚属正常,但近期市场呈现出批量、系统性的商誉减值计提准备公告释放现象,原因为何?

首先,从交易所对业绩预报披露时间规定来看,上海和深圳主板年报预告有条件强制披露,截止日是1月31日。有条件主要指净利润或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同比变动超过50%或者扭亏为盈。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条件,就没有要求披露。而创业板则是强制披露,上市公司必须在1月31日前披露年报预告。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目前,创业板共有742只股票,目前已披露年报预告的个股家数只有约一半。这周还剩下3个交易日,创业板年报预告将进入密集披露期。一般而言,业绩优秀的创业板公司都会抢先披露业绩,而越是拖到最后的,往往都是业绩不达预期公司。这类公司赶在本周密集披露,于是出现“雷报”披露的密集期。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