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在刚闭幕的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六点建议》。他认为,成渝城市群自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其发展规划以来,就被外界给予厚望。成渝城市群是中国西部最有希望晋级世界级的城市群。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川渝两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好的基础,经济区位条件改善,城市群框架和主体功能已经确立。川渝两地共同努力,能够形成一个国家级城市群,对中国经济拉动内需、向西开放形成重要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从前景来看,成渝城市群具有发展世界级城市群的很大潜力。
建立协调机制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有5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虽然总体经济规模、一体化等多方面与东部三大城市群存在差距,但是,成渝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地位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新的开放格局下,成渝城市群区位发生很大变化。易小光表示,新的经济地理格局中,成渝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 2030 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李后强认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具体落实推进任务中,进展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规划》中已经提到的环保压力加大、互联互通设施缺乏、协调机制不足、高端平台竞争大于合作、空间发展战略缺乏充分对接等问题外,还存在适应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难等问题。
他提出,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旅游一体化发展等建议,并表示可以借鉴津京冀、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川渝共同设立区域协调机构,建立主要领导联席会制度;建立健全环渝腹地经济区块横向协调机制,设立由有关县、市、区为成员单位的轮值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区域合作有关问题。
2018年6月,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此后5年,双方将努力把成渝城市群建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核心增长极。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2018年全年经济发展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比2017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