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今天(17日)召开的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投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国投集团董事长王会生透露,2018年,国投集团总资产同比增长18%,合并收入1358亿元,增长34%;利润193亿元,增长6%;总资产达5840亿元,连续14年在国资委业绩考核中荣获A级。
国投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企业中唯一的投资控股公司,也是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单位。
2018年8月,国投高新被纳入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名单。近日国投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与中国国新一起增资国药集团。国投集团总经理施洪祥17日表示,作为公司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投集团将继续寻求央企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机会,稳妥推进相关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切实把引进社会资本和转换经营机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市场化主体充满活力,又有效履行国有股东管理责任。”施洪祥说。
2018年10月23日,国投集团全资子公司国投矿业,完成了对约旦阿拉伯钾肥公司(简称“阿钾公司”)28%股权的交割,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阿钾公司是全球第八大钾肥生产企业,拥有死海矿物特许开采权。钾肥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养料,然而我国钾资源储量仅占世界的2%,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和新疆罗布泊地区,开采难度大,钾肥自给率较低。
此前国投集团已经在新疆罗布泊投资建设了世界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企业——国投罗钾。此次收购阿钾公司有助于进一步保证市场的钾肥供应。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国投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王会生说。
收购阿钾公司仅仅是国投集团近年来国企改革探索的一个缩影。
王会生介绍,截至2018年底,国投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业和国际业务资产占比56%,首次超过基础产业。在十八大以来的新增投资中,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金融服务业等累计投资占比超过80%。国投集团已实现成功转型。
2018年,国投集团并购中国水环境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中国水环境集团运营及在建水厂规模296万吨/日,下沉式水厂远期运营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内实施了贵阳南明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大理洱海高原湖泊治理、四川广安区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北京通州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厂、上海嘉定南翔下沉式再生水厂等15例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级示范项目。
王会生表示,未来,国投集团将把中国水环境集团作为发展水务和水环境业务的主平台,充分发挥公司的资本、资源优势和中国水环境集团的技术、管理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水环境治理民族品牌。
2018年,国投高新也通过要约收购方式取得神州高铁的控股权。神州高铁是我国轨道交通运维行业的龙头上市企业,是全球轨道交通运维领域唯一覆盖机车车辆、线路、信号、供电、站场五大专业全产业链的公司。未来,神州高铁将打造整线全生命周期运维新产业模式,完成由运维检测设备的核心供应商向安全运营服务商的转型。
“这一收购是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国民共进’全新现代化产业链理念的有益尝试,是中央企业在监管机构政策新规颁布后对于上市公司控股收购的方式创新,为国投集团在国家关键领域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王会生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国投集团的改革探索还进入到养老领域。去年3月,国投健康北京、广州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北京项目搭建四级医疗保障体系,为长者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建立健全运营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广州项目引入日式“自立支援”理念,将日式评估、介护等特色服务与本地需求结合。
上海市虹口区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2018年8月,国投健康通过公开竞标方式获得上海最大的公建养老机构——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的运营管理权。项目投运后,将解决虹口区近千名老人的养老问题。
“国投集团做养老就是要聚焦养老产业短板,探索惠及千家万户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树立央企养老品牌。”王会生说。
王会生介绍,2018年国投集团退出控股项目31个、参股项目16个,回收资金29.6亿元。累计完成压减法人114户、压减比例35%,管理层级由7级压缩至5级,提前完成国资委压减考核目标。国投电力、国投资本等6家子公司完成三年压减总体任务。
同时推进“处僵治困”和亏损治理,国投交通、国投贸易、中成集团、电子院督导6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累计分流安置1243人,累计大幅减亏19.2亿元。王会生说,国投集团还聚焦重点亏损大户、微亏企业,通过4年治理,集团亏损面下降48%、亏损额下降42%,微亏企业户数下降88%。
统计数据显示,3年来,国投集团累计清收长账龄陈欠资金15亿元,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下降17%,非正常存货余额下降89%;应收账款周转率、“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始终处于投资行业优秀水平。
国企改革中,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2018年,北海、小三峡、靖远、镇江港、中鲁、电子院等7家企业签订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正式协议,完成分离移交任务。
责编:胥会云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