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归结起来,建设“文化茅台”,既是茅台立足现状、谋求跨越,“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通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持续努力,逐步形成茅台的新时代特质,对内切实管用,对外可资借鉴。
第二,建什么样的“文化茅台”。
茅台地处独一无二的产区,又在代代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核心技艺。从历史看,茅台发展之初,文化主要来自于传统的同乡、同业间淳朴的共识,师徒授艺,重在精;同行竞争,重在信。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酿最好的酒,不负组织信任,当是其时的文化主流。“市场化”之后,茅台开始走出河谷,逐步建立完善经销网络,文化的内容重在“义”“利”平衡,以此获得更好认同。市场逐渐成熟之后,打造民族精品、世界品牌,则成为了茅台文化的重要内容。
建设“文化茅台”,内容很多元,形式很丰富。初步想来,目前大体应有三个“切口”:
一是增添茅台发展的新动力。就是要高度重视文化在企业治理、消费体验、价值认同、品牌赋能等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打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品牌,让文化成为引领企业前行的关键力量,推动茅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是形成茅台在新时代的特质。“文化茅台”建设,是建立在品质和品牌基础之上,茅台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进阶。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内涵,主动走出舒适区,摆脱“短缺依赖”,全面优化企业人格和气质,让茅台在世界范围内更受认同和喜爱。
三是为“中国制造”有益输出。从全球500强企业来看,它们广受称道的产品、持续不断的创新、值得借鉴的治理、锲而不舍的精神,构筑了五彩斑斓的商业文明。茅台应该有这样的理想,也有这样的信心,能够以文化超越壁垒、跨越时空,为“中国制造”乃至全球商业提供茅台借鉴。
1月3日,在茅台集团2019年工作会议上,董事长李保芳用一句话总结2019年的任务——奔着千亿干! 在此前召开的茅台经销商大会上,李保芳也曾表示,“把酒卖好才是跨上千亿台阶的基础
“2018年是茅台发展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一方面,全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年初以来,我们相继经历了价格调整、班子调整、股价跌停、‘国酒’商标等一系列重大事情,特别是下半年,几乎月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