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黄丽萍表示,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全过程,ESG重视绿色公司治理是一种价值观,将各种活动影射到整个社会网络,更注重公司发展以及带来社会的共同提升。据她介绍,截至2018年底,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各类机构资管业务规模已经达到50.5万亿元,而ESG投资正成为资管行业的新发展观。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基金业协会等相关单位通过开展研究和讲座培训等方式,推进ESG在内地市场的落地。
2017年12月,证监会宣布修订定期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以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监管层认识到,在A股纳入MSCI指数、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深化、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要求。本次修订,完善及新增了社会责任、环境信息等披露要求,涵盖了MSCI的ESG评价标准的重要内容。
2018年6月,证监会就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开征求意见,表示将吸收借鉴公司治理国际先进经验,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其中四大方面修改之一,就是增加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有关规定,注重发挥中介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强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作用,确立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这一准则已于同年9月底发布实施。
2018年11月,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撰写的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实际上,为各类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开放式框架,以便各机构围绕核心指标开展多元探索,根据资源优势构建独特的差异化评价体系。
在监管力推、外资“倒逼”之下,境内企业对ESG的敏感度正在快速上升。据华楠介绍,MSCI近期在对A股上市公司开展ESG评价工作,2018年三季度末时,向上市公司获取信息还“不容易”,且企业对MSCI征询邮件的回复率仅有2%到3%左右,但是现在,数据反馈率大幅提升,且很多上市公司主动联系MSCI进行反馈。
员工流动率、社会经济影响、对环境的影响……这些非财务类指标正在成为外资机构投资中国企业时的考量因素。 “我们有65%的投资案例的估值受到ESG因子的影响
沪深两市是否会建立上市公司ESG报告制度? 有可能。 上市公司建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制度,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上市公司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