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去年年底举行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持续了两年多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保持中性”的表述不见了,而是强调逆周期调节。展望2019年,经历了两年的去杠杆之后,货币政策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从字面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上周央行召开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进一步指出,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未来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分析人士看来,我国已经开始从去杠杆全面转入稳杠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有了更加宽松的空间。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2018年12月28日举行的小型媒体会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决策层不会以过度的流动性来对经济搞“大水漫灌”,但也表示“要更加松紧适度,因为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要增强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更注重服务实体经济
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从今年的三季度开始,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就已经开始体现出相机而动的灵活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首先,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7月、10月两次定向降准,并搭配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二是通过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信贷政策等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投放。三是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增加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指标,并推动实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部分债券发行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
2018年四季度末,央行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向大型银行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定向支持大型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将央行流动性投放和金融机构的信贷紧密结合,确保流动性之水实现精准灌溉实体经济。
而这背后的逻辑体现在我国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多种声音都在传递一个讯息:我国经济已经从去杠杆进入稳杠杆阶段。
经历了近两年的去杠杆,社会融资总量余额的增速持续下滑,根据央行的数据,2017年1月我国社融增速14.8%,到2017年12月下滑至13.4%;2018年以来下滑趋势更加明显,从1月份的11.3%,到2018年11月已经跌破10%,到了9.9%的历史低位。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信贷需求有所减弱,金融机构变得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主要是去杠杆下,三项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显著减少。
与此同时,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的增速也屡创新低。2018年11月,M2增速8%处于历史低位;M1已经降至1.5%,仅次于2014年的历史低位1.2%,要知道在2017年末,M1还能保持11.8%的增长。在分析人士看来,在金融去杠杆下,M2已经结束了过去若干年的高速增长。而M1数据反映出的是企业活期存款的明显下降,说明企业对未来的投资和交易非常谨慎,表现了经济活动活跃度下降的趋势,更加值得引起关注。
据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测算,从最重要的债务率指标来看,2018年三季度末的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2.8%,已经连续5个季度稳定在242%左右。从M2和GDP的比值来看,2018年末有望降至201%,已经从2016年末208%的峰值连续两年下降。姜超表示,展望2019年,各项货币和融资增速有望逐渐见底企稳。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明年年初,社融增速仍将维持在低位,然而随着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监管的边际放松,下半年社融增速可能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将有限。
继续降准可期
因此,不论是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央行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上的表述,都与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一脉相承,2019年的货币政策亦将延续上述趋势。
央行行长易纲近期的讲座中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强逆周期调控给出注解,易纲表示,如果杠杆率比较高,或者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最好的策略是“慢撒气”“软着陆”,实现经济平稳调整。当市场或者经济遇到外部冲击时,应当及时出手,稳定金融市场,特别是稳定公众的信心,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调控策略。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继续支持实体经济。
明明认为,要求货币政策取向至少保持当前的宽松力度,流动性大额投放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应有之义。而回到操作工具上,“锁短放长”仍将继续,降准取代去年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概率较大。具体到时点,参考CRA是2017年12月29日公告并于2018年1月16日启动;本次降准很可能在元旦后推出,在同业存单到期和缴税因素前后落地实施。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为应对2019年第一季度外需下行压力,宏观政策将展开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方面,201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删除了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的措辞,反映货币政策的前瞻性调节。同时,此次例会增加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1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由此来看,春节前准备金率有望进一步下调,在补充长期流动性的同时满足银行跨节资金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降准有两种形式,一个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个是降准置换MLF,从结构性优化角度来看,后者效果更好。他预计,2019年每个季度都有降准一次的可能性。短期内央行会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明年采取不同期限的政策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