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绿色金融改革试验一年半:政府和银行的动力与困惑(2)

2018-12-29 09:13:3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而为了解决垃圾围城困局,花都区还建设了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项目,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环保技术处理垃圾;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也编制了中国碳市场100指数,及时反映企业绿色发展与股价的相关性。

政府搭台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也在参与其中,比如,浦银金融租赁支持花都区燃油公交车进行电动化置换,为新能源公交车融资租赁模式提供经验;工银花都支行在试验区推出绿色供应链融资方案支持绿色企业。

然而,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蔡建也明显感受到市场参与主体依旧存在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比如说,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与开展非绿色金融业务获得的市场激励其实是差不多的,这就制约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而企业也存在矛盾的一面,比如,大企业获得的融资成本普遍较低,无论而它是否属于绿色金融,而中小微企业更加关注的是资金的可获得性,而非它是否属于绿色金融。

“所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能否为其出台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比如更高的不良容忍度、差别化的准备金率等,对于企业,绿色金融能否为其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都是未来需要探讨的。”蔡建说,花都区在推动绿色金融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的是市场化和可持续性,政府的角色只是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积极引导,不能过多的干预。

“只有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绿色金融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他说。

一家银行的困惑

事实上,在绿色金融领域,绿色信贷依旧是其主战场,占比高达90%,银行始终处于中流砥柱的地位。

根据《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部信贷余额的9%。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节能环保和服务贷款余额较高,从各项贷款占比看,兴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占比较高。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