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科创板“前夜”的光谷:海选“种子企业”,观望、“寻迹”标准(6)

2018-12-14 09:23: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从该公司董事长易开军办公室的落地窗望去,一面是今年刚刚投入使用,可容纳一万人的华为武汉研发基地,而另一面是可以望见刚刚上市不久、目前市值高居180亿的的锐科激光办公楼。易开军告诉记者,相比这两家企业,公司目前还处于爆发的起步阶段,烧钱是公司的一大特点,这意味着需要资本的支持。随着资本的涌入,上市也就提上了日程。在核心技术稳定之下,把业绩做起来,实现盈利也成为公司目前的任务。易开君的目标是公司在2019年实现盈利,到时候条件够好,上不上科创板也都能具备更多的主动权。

忧虑政策稳定性

对于科创板,许飞个人偏向于谨慎乐观,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往两年,资本市场政策变化迅速。而面对IPO,企业期待的也更多的是政策的稳定持续。

“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IPO的政策变化很快,一个企业IPO准备时间起码要2~3年,各个板的要求也不同,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去推进,如果原来是按照3000万(净利润)标准推进,突然又要5000万(净利润),5000万还没弄出眉目,你又说可以(新三板)小IPO了·····”在对科创板的采访中,不止一位受访人士提出了这样的疑虑。

类似的担忧还比如,有企业原计划去海外上市,搭建好了VIE(协议控制),因为此前的战新板匆忙又拆了VIE,但后来战新板搁置了,到海外上市又要搭建VIE。这样的过程,对企业而言成本沉重。

对于这一点,就交易所监管层近期的讲话来看,科创板将会对红筹企业回归更加包容。11月23日,在光谷举行的第十八届华创会“区域性资本市场融资融智专场活动”上,上交所总经理蒋峰就曾演讲称,设立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的目标,包括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对不同投票权架构和企业盈利情况的包容度。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