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多家上市药企“喊话”带量采购影响不大,医药股“错杀”机会在哪儿?(3)

2018-12-12 09:30:3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长城证券认为,仿制药的集中采购不等于中国医药市场的萎缩,而是医药产业全新升级远大征程的一个起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消费支出不断增长,行业刚需特征明显,未来增长预期明确。药品占据了医药市场极大份额,参考发达国家市场,在药品市场重点看好的子领域包括:研发实力强劲的转型升级的创新药企业,技术实力雄厚的生物类似药企业,创新药产业链上的CRO、CMO等服务型企业,以及专业化的辅料和药用包材企业。

第三,对仿制药药企来说也不是完全利空,中标企业如愿获得市场,未中标企业也不意味着失去所有市场,另外带量采购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标较多的华海药业(600521.SH)、京新药业(002020.SZ)对此表示,有利于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影响力。

国泰君安认为,带量采购从中长期看或许将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公司商业模式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原有的品种策略、销售体系都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从投资维度,或许相当部分化学制剂工业公司将面临利润增速重估和估值体系重构。在化学仿制药公司重构估值体系和盈利预测清晰前,资本市场可能采取观望态度。

招商证券认为,60%左右的降价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导致相关个股大跌。对于原来毛利率较高的品种,比如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奥氮平等,测算经过降价后仍然有40%-90%的毛利率;同时未来政策的演变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品种、地区的拓展、医保支付价与带量采购支付价的挂钩等,不用对仿制药企业太过悲观。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