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软环境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说。
在今天(3日)举办的《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发布会议上,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对375家园区进行分析,揭晓了2017年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在“持续发展竞争力”层面的综合排名百强榜。
第一财经记者从榜单上看到,位于前5位的园区分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前20位的园区中有14家来自东部地区。
江苏与山东入选数居前
根据蓝皮书,园区对我国经济贡献依然巨大。2017年,375家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合计GDP为18.6万亿元,超过同期全国GDP的1/5;和计税收收入位3.3万亿元,接近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1/4。
同时,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回稳。2017年,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的GDP同比增加8.8%,高于全国GDP增速近2个百分点,其中经开区增速为9.9%,高新区增速为8.3%;税收收入同比增加12.6%,高于全国上缴税收增速近2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记者也从百强榜看到,地域上,东部领先局面不变、中部增长缓慢、西部增速喜人。2017年百强榜园区东部拥有64家、中部21家、西部15家,从得分增速来看,西部园区的平均得分增速(3.1%)均高于东部(2.5%)和中部产业园区(0.46%)。
记者还注意到,进入百强榜单的江苏产业园区有20家,山东有11家,广东有9家;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园区占了绝大多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