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本月初,安永在西子湖畔揭晓了揭晓安永企业家2018中国获奖者名单。经过评审团会议,最终十二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家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安永企业家奖2018中国殊荣。
徐立(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人工智能推动世界前行
徐立以香港科学园为创业基地,于2014年成立商汤科技。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商汤在2017年就已实现全面盈利,并在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金融、零售等行业实现快速落地。2018年5月,商汤科技宣布新一轮融资总额6.2亿美金。
纵观商汤股东名单,阿里巴巴、银湖、淡马锡皆是座上宾。徐立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便把商汤科技打造成全球最具价值的人工智能(AI)创新企业,多次创下全球AI领域融资记录,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平台公司。
“在商汤科技成立的时候,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是推动整个世界往前走的最前沿的技术,而这样一些前沿的技术,最缺的就是人才。”带着这样的理念,徐立带领的商汤科技在市场初期需求不明朗,且尚未获得大规模现金收入的情况下,广泛招聘AI尖端人才。
也正是因为前期的投入,给商汤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徐立强调,只有足够多的人才密度,才能产生化学反应,真正推动行业颠覆式前进。
徐立带领商汤科技及其超过150名AI领域顶级博士研发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了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并且研发了一系列AI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成为中国领先的AI算法提供商,市场占有率居多个垂直领域首位。
目前,商汤科技已经与700多家客户和伙伴合作,涵盖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动娱乐及广告、汽车、金融、零售、教育、地产等多个行业。近期,商汤还与阿里巴巴和香港科技园合作,在香港成立HKAILAB,旨在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及数据人才,推动创新科技发展,致力为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发挥作用。在徐立看来,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技术做得多极致是不可分割的。他认为,在企业发展中,踏实做底层技术会有更大的机会。技术上的突破创造的是蓝海市场,技术上的领先带来的是产品的不同质化。
因此,商汤科技坚持原创,用人工智能引领人类的进步。商汤想做的,是真正带领整个行业走出现在的状态,在未来五年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中,帮助合作伙伴完成产业升级,将整个的行业生态提升到下一个不同的阶段。
2018年,徐立获得《财富》“全球40位40岁以下商业精英”第七名,从科学家变身CEO的徐立曾对外界表示,自己乐观的享受着管理带来的乐趣:“把企业玩得越精彩,自己的体验就会越好。”
陈建成(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的目标是全球第一
1984年,浙江人陈建成创立了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过34年的发展,卧龙控股集团现拥有卧龙电气(600580SH)、卧龙地产(600173SH)、BrookCrompton3家上市公司、57家控股子公司、上万员工,形成了电机及驱动为主业、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为补充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据陈建成介绍,公司在创立之初没有工程师,为了将底层技术做到最好,陈建成从上海的国企中招了很多工程师。“他们不辞辛苦,周五下班后赶到绍兴,周日晚上再回去,帮卧龙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他们,即使他们年纪大了还经常前去探望。”
多年后的今天,陈建成依旧将技术的重要性排在首位,他坚信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是卧龙步入全球行业前列的核心力量。为此,他求贤若渴,与全国20多所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培养储备人才,打造强大的科技团队;建立卧龙全球中央研究院,召集全球电机顶尖人物,研发新产品。
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时,陈建成指出一条清晰的路径-----在最擅长的事情上做加法,并做到极致。因此,卧龙控股树立了全球电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盈利能力最强的目标。陈建成称,卧龙控股将集中在主业电机上做加法,其他都做减法,目前已经调整或减少了诸多副线产业的比例。
此外,陈建成制订了“欧洲技术、中国成本、全球市场”的商业战略,汲取全球资源,铸造中国制造品牌。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走聚焦核心业务的路线,实现从电气产业向电机及控制产业方向的转变。另一方面,卧龙控股积极参与全球化合作和竞争,从2002年开始走上并购之路,在海外先后收购了奥地利ATB集团、意大利SIR公司、意大利OLI公司,并在2018年完成了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中低压电机业务的收购。
李锋(上海高顿教育培训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专注构建国际化的终身财经教育生态体系
2006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李锋创办了高顿教育集团。高顿与上海财经大学一脉相承,秉持“厚德博学”的学术理想和“经济匡时”的治世理念,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终身财经教育生态体系,为学员提供终身的金融、财经、财税领域的个人知识管理、职业素养培训与人脉交流服务,帮助更多人成就他们的精英梦想和精彩人生。
目前,高顿教育集团拥有B2B、B2C两大事业群和七大事业部,在中国大陆开设40多家分公司和20多所分校,已为50000多家企业提供财务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并帮助300多万学员实现财经职业的梦想。
作为财经教育的创导者,高顿不可避免地遇到同行挖师资甚至盗版课程的问题。但李锋强调,高顿的成功是整体的智慧和力量,是自主研发的标准化教学内容;同时高顿内部也已形成了良好的培训体系,能够快速培养优秀师资,并引导老师和企业相互成就。此外,高顿为每位学员制订全面的财经人才培养计划,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大数据、AI技术,测评每个学员的能力和需求并设计对应的课程,做到千人千面,因此单独盗用某个课程意义不大。
高顿的终身财经教育生态体系,既包括财经知识的传播,即高顿网校、高顿财经这样的知识管理与学习服务;也为高校学生打造实习、游学项目,再延展到成为一个高端财经人士的知识管理、职业素养提升以及高端人脉交流等服务。
近年来,高顿用科技驱动教育创新,自主研发G-live、Smartschool、EP智能学习系统、财务人才评测系统等深受用户信赖的教育平台。网站上线至今,凭借科学严谨的教学作风、细致优质的互动服务、高效的课程体系,赢得了广大学员一致赞誉。
“传统的教培机构只提供培训,而在高顿这里,我们提供的是个人职业的塑造与培养。学员和客户所得到的,远远不止一堂课这么简单。”李锋说。
刘延云(千喜鹤集团、禧云国际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团餐生意
团餐作为人民生活的基础行业,为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务写字楼等提供团体饮食服务,占据中国餐饮市场近1/3的份额,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创立于1993年的千喜鹤集团是中国团餐行业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千喜鹤早期给军事院校提供后勤保障,借鉴了部队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军事化管理模式,凭借20多年积累,逐步做大做强。
由于壁垒相对较高,团餐行业在过去多年都相对稳定,但近几年外卖、社餐对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大部分团餐企业又没有能力完成从传统的“大锅饭”向孵化自身品牌的转变。
凭借着对餐饮行业的热爱,刘延云开放自身多年运营经验和行业资源,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于2017年创立中国团餐产业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禧云国际,并获得获得蚂蚁金服、鼎晖投资、口碑网2亿美元的A轮融资。禧云国际把团餐行业经验赋能给行业,推动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于转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团餐生意”。
“我是中国烹饪协会团餐委员会主席,又做了20年团餐,这也我对行业的责任和担当。”刘延云如是说,“中国的人口和市场比欧美日大得多,但是我们的团餐行业还没有一家公司位于世界500强。我希望不仅是我们一家公司发展好,要大家都好才是好。”
多年以来,千喜鹤除了拓展前端之外,一直在深耕后端人才团队、服务体系等。刘延云说,“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从2003开始,千喜鹤集团制订了“三千精英”计划,要到各大高校录用3000名优秀毕业生,现在已经完成了2000多个。“我们的管理层也很稳定,就是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员工。”
此外,刘延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通过团餐供应链进行定向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如支持贵州毕节市所辖贫困县黔货出山。
李晖(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生活得好玩,才能设计得好玩
数字展示行业唯一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风语筑的董事长李晖曾对媒体说:“风语筑是‘玩’出知名度,‘玩’中上市,‘玩’中发展”。
风语筑以定制化设计为核心,集合数字化展示手段,打造展览展示行业设计施工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在李晖的全力倾注下,风语筑在城市馆和园区展示领域市场占有率达63%,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上市后,风语筑展现了靓丽的经营业绩,据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亿元,同比继续双增长。且中国招标网相关数据统计,公司在城市馆和园区馆展示领域的中标金额仍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风语筑打造的主题展示馆已超过500座。今年,公司继续在展览展示领域深度拓展,开展“主题馆元年”,种类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园区馆、企业馆、旅游体验馆、市民文化中心等各类型主题空间,以及各类展馆展示系统改造升级的需求。
风语筑在技术应用敢为人先,将策划创意、互动科技、影视制作等行业进行整合,提供一体化全程服务;同时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采集及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在展览展示行业中的应用范围,丰富展示手段。据介绍,公司已掌握了全息投影、VR、AR、大数据可视化、裸眼3D等诸多高科技数字化展示技术的应用。
李晖认为,生活得好玩,才能设计得好玩。风语筑近20000平米的办公大楼就被他打造成了建筑展览馆,国际先进的展览技术都可以在此看到。李晖带领团队,时刻保持对当下流行技术高度敏感,打造出吸引人眼球的展馆。
蒋铭(大童保险服务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打造保险中介行业新局面
正因看到中国保险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将走向产销分离与专业分工的趋势,2008年大童正式成立,是中国首家全国性保险专业中介,也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第三方保险服务机构之一。大童整合超过百余家保险公司数千款产品,2017年销售规模近50亿元人民币,旗下拥有代理、经纪、公估和互联网科技等多家子公司。
2008年大童创业之初,市场时面临着保险供应商极少、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更少的窘境。蒋铭刚接手大童北分,销售队伍刚熟悉的一款保险销售产品即被通知要退出与中介的合作。针对此情况,大童决定自行开发保险产品,再寻找保险公司承保。2009年3月,大童开发的第一款专属产品上线,也解决了队伍的燃眉之急。
2014年,蒋铭担任公司董事长,半年时间带领公司扭亏为盈,随后公司业务年均增幅超过250%,远超行业水平。2015年,他敏锐洞察移动互联保险科技先机,在公司资源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定不移的推进自主研发。蒋铭表示,数据化时代对大童的影响很深,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也是他决定连续几年在科技上进行大规模投入的原因。
他认为,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可以全面了解全行业的产品特点和优势,做出更公正判断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公司的专业性。“我希望能在数据化时代来临时,大童可以引领中国,甚至能给世界保险中介行业带来新的局面。”蒋铭称。
不到一年时间,“快保”APP上线,为全行业销售人员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改善服务体验,目前快保已成为业内2A品类的佼佼者。
2017年,蒋铭提出“买对赔好”,重新定义保险专业中介行业标准———用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解决消费者“买前的选择障碍”和“买后的理赔恐惧”,2017年公司累计客户近200万人。大童与业内公司合作开发多款专属产品,继“轻症”责任之后又首次将“中症”引入国内重大疾病保险。2017年,他快速布局上下游业务,积极探索公估、MGA、TPA等领域,为整个行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蒋铭预计,大童保险2018年业务增长将达到30%,2019年将向50%靠近。
虞阳(北京趣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世界
2012年,拥有15年国内外供应链行业工作经历的虞阳意识到,国内餐饮配送服务需求巨大,于是创办了以配送服务管理及提供各种场景需求的人力资产管理赋能为主营业务的趣活科技,致力于为每一个劳动者和小微组织赋能,帮助他们成就卓越。
“近几年,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城市中穿行的外卖员、快递员越来越多,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需要更专业的平台为他们赋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培训、安全保障、业务技能扶持,以及自身谋生技能的提高以便有能力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来改善劳动者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我们的赋能是为这些劳动者有机会走向更好的世界和生活。”虞阳说。
中国逐步从一个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发展和迈进,国家需要优秀的企业将蓝领服务标准化不断的提升,尤其面对人口红利下降更需要个体服务质量的提升的现状。以外卖配送场景举例,对于学历不高、家境困难但勤劳、有冲劲的劳动者,我们的赋能是,通过专业培训后的配送员将他们分为不同技能级别并精细化管理,并与城市商圈的外卖平台合作,搭建一个经济高效的最后3-5公里的速递网络,为餐饮O2O行业提供高质量、高时效、令消费者满意的外卖配送服务。
趣活目前的服务涵盖外卖即时配送、共享单车运维管理等多个场景,是餐饮O2O行业排名第一的外卖配送供应商,已覆盖超过60座城市的600个商圈。
趣活开放的在线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智能调度、动态排线、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功能,并制订了一套标准化作业流程,使外卖订单密度提高,提升用户体验,减少人工成本成为可能。借助其外卖配送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和数据驱动的管理机制,趣活科技未来还可以将服务延伸至公共出行、医院护工、新零售维护、保洁等更多领域。
贾波(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让文科创企业在“轻公司生态圈”自由生长
贾波创立的德必集团从2006年开始涉足文化产业园区,是上海第一家注册的文化创业产业公司和第一家创业服务公司,经过10多年的耕耘和创新,如今已经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北京、成都、美国、意大利等区域,拥有超过70个创意产业园区,共服务10000多家公司。
入驻大部分都是“轻公司”,包括设计、广告、咨询、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等。轻公司的核心生产资料是“人脑+电脑”。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档口,更需要轻公司来对重公司进行赋能,这也给了轻公司更多发展机会。
“工业时代的特点是大规模、批量化,大部分写字楼不论外表如何,本质都是格式化、平面化的,因为这是工业化管理的思维。而创意园区更加开放,更加灵动,更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力。”贾波介绍到。
此外,人们对工作场景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原先只要安全、整洁即可,现在更渴望facetoface的交互,因此,德必文化创意园区创造了大量共享空间,通过各种场景的设置,每年组织近3000场各类活动,增加人与人互动的机会。并且自主研发了wehomeAPP,以数字化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连接互动。正如贾波所言:“我们把人不仅仅看成一个生产工具,更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生命体。”
近年来,德必始终关注中小型创意企业全方位的需求,着力进行信息化提升转型,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记录大量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轨迹;并通过一套整体的系统,把来自不同系统的物联网工具放到一个数据处理平台上,帮助中小企业发现问题,以及提供其所需要服务;甚至可发挥规模优势,争取到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帮助园区内中小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未来,德必不仅是创意园区,更是轻公司的全能服务商和“超级孵化器”。
凌俊杰(士多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拓展官):通过电商诉说香港品牌背后的故事
“香港网购远远落后于内地,很多人觉得在香港发展电商没机会,但是我们突破了一贯的香港市场环境,为香港带来动力和合作希望。”在十步一便利店的香港,网购并不算发达,粮油杂货销售方面,网购市占率少于1%。在这样的背景下,凌俊杰连同两位好友,岑迪赞和梁子琦,合作创立了香港首个网上粮油杂货专家电商平台“士多”(Ztore.com)。“很多人都以为我们疯了。”凌俊杰笑着说。
士多来自英语单词“Store”,是粤语地区对于小型杂货店的普遍称呼。香港土生土长的凌俊杰热爱本地生活,本着“送上更好生活”和“士多一种选择”的经营理念,“士多”网上销售平台以其优质产品、受认证的付费系统和快捷的送货服务,颠覆了香港市民搜购日常用品的一贯模式。
凌俊杰表示,接下来“士多”还将继续研发更贴近香港人生活需要的电商模式。他通过客户每次的下单习惯发现,超过60%-70%的客户每一次下单都有香港本土品牌,而要改变香港的消费行为不但需要支持香港本土品牌,还需要丰富产品品类和产地。
细分来看,“士多”选择的本土品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小而美的品牌,销售渠道在线下并极其有限的;而另一种则是较为成熟的大品牌,但通常只面向企业销售,面向C端的产品认知度不高的。除了和这些品牌合作,帮助他们电商化外,士多还会以原创内容挖掘品牌的潜力,帮助品牌宣传。
“创业初期,我们最想做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香港的老字号产品,这些老字号产品的经营者表示自己最看重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人情味。”据凌俊杰介绍,目前“士多”出售超过10000款产品,其中超过3500款是连锁超市找不到的优质香港制造及特色产品,包括各种老字号酱料、中式面食、手工饼店、天然个人护理产品等。
因为注重客户体验,平台运用先进科技,重新整合供应链及改善网购流程,致力为客户带来更完美的购物体验。“士多”自创立至今高速成长,在香港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规模的网购平台。
踏入开业第三年,“士多”推出以小区团购为模式的业务“邻住买”。据悉,全港700多万人口组成的一个个小区自成网络,“邻住买”按这个个小区用户的需求每天推送不同精选产品,目前主要销售生鲜食品及粮油杂货。
“香港市场的零售年销售超过4000亿港币,而香港本地以外的电商还没有完全打入市场,我们正是看到这个机会。”凌俊杰分析称,香港是复杂且具有特色的市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虽然内地的市场很大,了解香港特性的“士多”选择深耕本地,比杀入电商竞争激烈的内地市场更有优势。
郭宏新(中圣集团董事长):聚力循环经济,还百姓碧水蓝天
郭宏新,化工热能工程专业,1983年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业大学工作。由于目睹大学的科研成果“沉睡”在实验室的现状,1997年郭宏新毅然放弃收入稳定的大学老师岗位,带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决心和6名科研骨干,踏上了创业创新的征途。
中圣集团的发展核心和永恒动力是创新。郭宏新认为,当下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让老百姓在感受社会发展的同时享受到碧水蓝天。在中国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治理工业污染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生产型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统一进行供热、供气。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诞生了一批致力于提供“环保解决方案”的公司,中圣集团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圣如今发展成为以绿色投资为导向,高端制造和工程服务为基础的跨国上市公司。中圣集团目前一共拥有160余项国家专利,广泛运用于高效传热、节能环保工程等多个领域,重点客户包括英国石油(BP)、壳牌(SHELL)、德国巴斯夫(BASF)、美国陶氏化学(DOW)、美国铝业(ALCOA)等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是德国巴斯夫和壳牌的全球战略伙伴。
近年来,中圣集团将业务拓展至投资及运营绿色项目(“绿色投资”)。在高端环保设备制造与服务板块,中圣集团截至目前已向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15个行业的约1500家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70%的回头客为公司锁定了长期可持续需求。
2017年3月和2018年9月,中圣引进两大战略投资机构:德弘(DCP)和鼎辉(CDH),投资共一亿八千万美元,集成专有技术,致力于雾霾治理,在各地工业园区建设能源岛,关停小锅炉,为企业集中供热供电,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中圣商业模式的成功转变,在原有订单收益的同时,从供热项目运营中获取长期、重复的稳定收益。郭宏新表示,中圣未来还将再进一步,让循环经济的概念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得到更大的认可。
“我过去是个老师,离开学校来创办这个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任何一个事情只要定下了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住。”郭宏新认为,企业家的精神首先就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的过程当然有痛苦也有幸福,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看到好结果。
司徒志仁(利华成衣集团执行主席):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制胜关键
司徒志仁是利华成衣集团的执行主席。利华成衣集团创立于1956年,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服装制造集团。
利华成衣的服装产品在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多个国家设有功能齐全的生产基地,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利华成衣也是最早一批将工厂开到中国境内的港资服装企业之一。
该集团以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而知名,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全球多家设计师的青睐。
据介绍,目前来自全球各个电商平台的订单规模大概占利华成衣全部订单规模的一半。这对企业反应速度的要求更高。因为电商订单的特点是单次少量,未来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持续,利华成衣已经做了一些应变。
司徒志仁坦言,电商快速发展下的模式和利华成衣原有的模式确有一定不同,原先订单数少,单笔订单较大,而电商的崛起使得更多长尾人群成为利华成衣的客户,但是单个客户的需求量相对较少。而对于服装制造这样一个传统行业而言,“小额分散”会导致平均成本上升。因此,利华成衣引入科技工具和手段,替代部分人工,以降低成本。
司徒志仁于2000年加入利华成衣集团,2001年成为首席执行官,2007年成为集团董事长,并担任香港纺织业联会会长,2017年作为纺织及制衣届别选举委员会成员参与推选香港行政长官。
李洪信(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创新铸就辉煌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期,山东太阳纸业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2012年,公司决定在坚持造纸主业不变的基础上,进军生物质新材料和快速消费品领域,把生物质精炼、生活用纸“快消品”作为新的发展方向。截至2018年6月,公司净资产达118.9亿元人民币,总市值为251亿元人民币——比12年前上市之初翻了近10倍。
太阳纸业董事长李洪信提出,提出了要将太阳纸业建成主业突出、多元创新、绿色环保、管理规范、持续发展的最具成长性的、受人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员工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达到新的高度。
李洪信非常重视创新和研发。在他的带领下,太阳纸业取得了3个世界第一的创新成果。一是全球首创溶解浆连续蒸煮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生产效率。二是成功从水解液中提取出木糖醇、木糖,填补了世界空白。三是成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张不添加任何功能性化学药的生活用纸。创新大幅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1990年,张近东决定下海创业那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开市。也是在那一年,在关于改革应当“计划取向”还是“市场取向”激烈争论后,明确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
许曼婷,一位90后女性企业家,企业的第二代继承人。潮州市鑫华实业有限公司创立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早年一直为国外或品牌鞋代工,产品销往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