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当越来越多游戏公司启动出海步伐时,也有国外开发者盯上中国市场。11月12日的Casual Connect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上,不少来自欧洲的游戏开发者对第一财经表示,希望能在中国推出手游产品,毕竟这是全球最大的手游市场。
在版号停发的背景下,中国游戏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但在创梦天地总裁高炼惇看来,中国游戏行业最大挑战不是外围因素,而是玩家本身发生了变化,“玩家品味越来越成熟,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全服第一,更希望通过游戏寄托情感,行业最大挑战是玩家成熟速度比开发者快。”
真正的寒冬
在版号停发、腾讯网易两大巨头夹击下,中小游戏厂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今年3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纸通知宣告了游戏版号审批工作的搁浅。这也意味着,在此前没有拿到版号的游戏将无法变现,游戏行业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公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端游收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手游同比增长12.9%,相比上年同期近五成的增速亦是大幅放缓。
与此同时,中国游戏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市场。今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整体收入1050亿元,其中腾讯、网易二家公司上半年游戏营收总和高达724亿元,已占游戏市场约70%的份额。
在此背景下,大量中小游戏厂商出海求生。App Annie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产游戏在美国下载量近2亿次,中国游戏公司在美国收入突破 6 亿美元,同比增50%以上;国产游戏在日本下载量达3500万次,中国游戏公司在日本收入达4亿美元,同比增30%以上。
但在高炼惇看来,制约中国游戏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非来自外部。中国游戏在创意上稍嫌不足,玩家成熟速度比开发者快,这才是游戏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情感游戏,玩家希望从游戏获得情感寄托。当厂商追赶不上玩家成熟速度、只能制作数字游戏时,那就只能往海外走了——要么丰富产品线,要么找到更多用户。”高炼惇称。
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上一个成为爆款的国民游戏《旅行青蛙》,不是时下流行的MOBA或塔牌,也并非来自腾讯、网易大厂,这款佛系游戏的卖点之一是情感寄托。
“中国游戏产业在付费模型上比较成功,开创了免费下载道具收费的游戏新时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游戏现在的制作水平已经比肩大厂;中国也已是全球最大的手游市场,但如果从强的维度看,中国绝对不算是全球最强的手游市场,未必能吃到情感游戏、独立游戏的红利,中国游戏厂商要抓紧构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高炼惇称。
开发者的诉求
情感游戏、独立游戏的王者之师来自欧洲,《纪念碑谷》是最典型的例子。
“比较强的独立游戏、情感游戏都是在欧洲出现的,我们最近也发现了很多欧洲队伍。欧洲文化比较深厚,他们能做出有文化底蕴的游戏。”高炼惇对第一财经表示。
但中欧又有着不同。“为什么你们不玩Switch?”在Casual Connect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上,不止一位开发者向第一财经发问,他们来自德国、捷克等欧洲国家。
开发一款移动游戏时,欧洲开发者首要版本是Switch,但在中国Switch玩家寥寥无几,手游渗透率却非常高。再以渠道来说,欧美地区手游发行渠道主要是App Store和Google Play,但Google Play在中国没有市场,中国安卓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加上腾讯分发渠道应用宝,游戏分发显得更为复杂。
“中国和欧洲非常不一样,中国市场很复杂,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希望能多见几个合作伙伴。”来自捷克的独立游戏开发者 Pietro De Grandi告诉第一财经。 Pietro De Grandi计划把推在Switch上的游戏做成手游,最好能在中国首先上市,他知道中国是全球手游规模最大的市场。
Newzoo数据显示,中国游戏产业收入已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2018年将达到379亿美元,占比全球28%。
和欧洲一样,中国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中韩日美欧五大游戏板块中,中国、日本和欧洲历史比较悠久,题材也多。中国是有机会的,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游戏公司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传统文化转化到游戏当中。”高炼惇称。
2018年一款名为《太吾绘卷》的游戏使国内独立游戏开发者看到曙光,这款售价58元人民币的游戏,短短一周时间在Steam平台的销量突破了30万份。
壕游戏创意总监梁铁欣对第一财经表示,《太吾绘卷》、《中国式家长》的火爆使行业看到希望,但行业从来不好做,作为独立游戏开发者,对发行商的诉求有三点。“首先是版金,游戏如果只有分成,那发行商不大力推的话,开发者收入很少,这对开发者是很不公平的;其次是推广方面,我们希望懂游戏的发行商来推游戏;第三是运营支持,以前很多发行商是用信息不对等来赚钱的,但现在渠道商会放下姿态找我们,那我们没必要再找发行商了,找发行商是希望得到运营支持。”
责编:胡军华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