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化潜力巨大(3)

2018-11-07 09:03:5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汉服产业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在的汉服制作之精良考究,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不少汉服制作机构对历代服装形制了如指掌,足以令许多古装片影视制作方、导演感到羞愧。现在的汉服制作正在与摄影、婚庆、成人、开笔等消费和人生大事结合,初步展现出了产业化增长潜力。而且,《左传·疏》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的祖先自称“华夏”,也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目前的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占全球市场36%左右份额,汉服产业本身虽然难以做到那么巨大,但是能否借此潜移默化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形象?这无疑值得探索。

改革开放前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中法政府合作举办时装展会,中国政府去的是纺织工业部长,法方去的是文化部长;此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能够给我们长久的启示。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既要工业视角的纺织服装产业就业,也要文化视角的纺织服装产业增值、提升。

要实现传统文化发展与产业化,在完成了传承之后,重点应该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是仅仅存在于博物馆的死的东西,应该是渗透体现在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活的东西;而且要营造时尚形象,赢得青年追捧。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

金融业参与传统文化发展与产业化,一方面可以扮演资助方和买主的角色,世界各国金融机构从来就是艺术品、高层次音乐活动的重要资助方和大买主;另一方面可以积极稳妥探索传统文化产业化项目的金融参与。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