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官员、学者热议金融加速开放,资本账户管理仍应审慎(2)

2018-10-26 16:26:5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今年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正式将A股纳入其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FTSE GEIS)。同时,MSCI表示有望在明年的审议通过后,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到20%。此外,中国债市有很大机会在明年4月被纳入彭博债券指数,估算被动流入资金将会是每个月100亿~130亿美元,持续20个月,直到2020年底。

不过,在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宏观审慎管理仍是关键。同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会议期间表示,他并不认为短期内能够或需要立刻实现资本和金融账户完全可兑换。

“一旦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这一块的开放,必然在未来宏观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连平表示,“今年中国股市下跌、人民币从4月至今贬值近10%,但是资本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外流,是因为在2015年‘811汇改’后对资本跨境流动有了比较好的管理,所以才没有非常明显的系统性压力。”

SAIF执行院长张春在会议期间表示,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问题还是金融风险可控的问题。同时,社会融资总额里直接融资比例不足,需要鼓励发债、发行股票融资,同时也要完善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张春提出了三大建议,一是建设高水平、全面开放的离岸金融市场,自贸区则是试行的起点;二是在岸市场的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三是建设密切对接实体经济的场外市场,例如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场外的期货期权,尤其是大宗商品的期货期权,很多实体经济要做风险对冲,需要有这种产品,这一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称。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