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上海是中国同外资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之一,也在如何引进外资、利用外资上创造了独特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曾是中国工业基地的上海面临发展困局,历史欠账积累的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老化、基础设施落后、居民住房困难、工业设备陈旧、产品结构不合理。为了破解发展困境,上海开政府投融资体制先河,率先启动“九四专项”。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成立蕴含改革创新基因的久事公司,首创性地利用外资解决上海建设发展瓶颈难题,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投融资途径。
随着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一大批工业技改和三产旅游项目先后建成落地,“九四专项”极大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加快了工业产品和服务业的升级,为上海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市社会经济建设打开了新篇章。
建造中的南浦大桥
首创利用外资模式
“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不像现在,浦东还是茫茫一片荒地;工业基地工业设备落后;很多破旧的石库门房子,几代人住一间房。” 上海久事公司原董事长张桂娟这样描述当年的上海。
当时,上海市本级财政收入有限,国内银行流动性紧张,资金的缺乏阻碍了城市发展。
张桂娟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任职于上海市财政局、市计划委员会。1991年被调任为上海久事公司副总经理,全程经历了上海“九四专项”的实施和久事公司的发展。
张桂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时的上海和香港不可同日而语,在去香港学习时,张桂娟看到香港地铁、城市建设井然有序。如何追赶香港,如何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设备改造中破题,是摆在上海面前的难题。
1986年8月,为振兴上海经济,国务院以国函第94号文批准上海采取自借自还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方案,加强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该方案因此被称为“九四专项”。
“九四专项”开利用外资进行国内建设的先河,共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措外资32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用于上海市五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3亿美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5亿美元用于第三产业和旅游业开发,308个项目纷纷上马。
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九四专项”资金首先考虑解决的就是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虹桥机场候机楼改造、20万门市内电话扩容等五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直到今天都在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物质条件,可谓当年上海市的“头号工程”。
地铁1号线1993年5月28日,地铁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徐家汇)建成通车试运行。
上海借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建设南浦大桥,随着南浦大桥的建立,浦东发展进入快车道。“南浦大桥建成影响力非常大,以前大家都不愿意投资浦东的开发,(南浦大桥)把浦东的投资环境提升上去了,有投资就有收入及税收了,政府统一平衡,把增收的一部分税收作为久事还款的来源。” 张桂娟表示。
在工业方面,“九四专项”筹措13亿美元投资了268个工业技改项目,其中较为重要的项目包括华虹NEC电子、电真空公司、飞利浦半导体公司、上海冰箱压缩机、金阳晴纶等,对当时上海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上海还筹措了5亿美元投资了35个三产及旅游项目,主要包括:华亭宾馆、虹桥宾馆、银河宾馆、龙柏饭店、建国宾馆、新锦江大酒店等,改变了上海的旅游住宿环境,提升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九四专项”的市政基础设施与宾馆建设项目改善了上海的投资环境,为上海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条件。“上海的城市环境变了,投资环境变了,外资都进来了,财政收入随着增加。” 张桂娟说。
从九四到久事,创新资产管理模式
32亿美元解了上海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但到期后钱怎么还又是一个难题。
“1987-1991年是投入期,1991-1999年是困难时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的贷款纷纷到期。” 张桂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借外汇时汇率是2.8,还款时最多到11多。工业更新换代很快,遇到外汇创汇问题。”
“九四专项”实施初期,上海市政府成立了“94专项办公室”。1987年,为加强对“九四专项”的管理和开展工作的可持续性,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以“94”谐音而定名的上海久事公司作为“九四专项”总账房,代行“94专项办公室”的管理职能。久事成为国内第一批投融资公司。
为了应对到期的债务,久事在流动性管理方面采用“借新还旧”、“借低还高”、“借长补短”等思路偿还旧债,创新融资模式,落实外债重组。久事也成为国内最早采用“借新还旧”方法的投融资公司。
在资金滚动增值管理方面,开展资金融通业务,通过换汇、外汇期货、外币利率掉期与互换、计划外出口创汇等手段丰富资金财务平衡渠道。在资金用途管理方面,通过与项目建设处签订首开先例的投资包干协议,调动建设方积极性,最终大幅节约了投资总额。
“资产经营、多渠道、增值服务、政府企业各负担一部分、资本运作中间转让一部分;管控、风险意识超前且稳健;阶段性持股、资产要在流动中增值。” 张桂娟向记者介绍久事的资金管理策略。
随着资产规模不断加大,久事公司积极调整投资结构,长期投资贯彻“有进有退”的方针,努力实现“资金—资产—资金”的良性滚动。通过明晰产权、股权转让、债转股、股权置换等方式逐步优化资产质量,提高投资回报率。
其中一个大胆尝试就是南浦大桥经营权的转让。
当时,久事公司与其他公司一起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打浦路隧道45%的专营权作价三亿美元转让给香港中信泰富集团,筹措的资金用于建造徐浦大桥。而徐浦大桥尚未建造时,其经营权已转让了45%,久事又用这换来的一亿美元投资扶持上海金融业发展。到了2002年,资金面相对宽裕后,大桥的经营权又被重新买回来。这种资产证券化的投融资创新方式,对于“九四专项”的资金平衡与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浦大桥、徐浦大桥的经营权卖给中信泰富,之后投资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国泰证券、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金融企业。同时参与投资了张江、外高桥的前期开发,之后又卖出张江高科的股份,投资地铁六号线。”张桂娟解释了久事一系列资本操作。
从当年以66.67%控股申通地铁,加速推进上海地铁建设;投资100亿建立全国首条磁悬浮线试点线路;建设上海国际赛车场;到如今投资建设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等市域铁路,建设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专业足球场,运营上海最大的地面公交企业和出租车企业,承办十余项国际顶尖赛事,管理外滩十多幢历史保护建筑……
今天,不仅在上海重大项目的建设中不乏久事的身影,久事的业务范围更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张桂娟自豪地说:“当年久事是100%负债,现在久事资产4600多亿,负债率39%。没有一笔坏账、还款没有发生过延期。”
责编:杨志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TechWeb】10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上周六,美国科技巨头高通宣布,计划在美国本土以外建造其最大园区。 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高通将投资4亿美元在海德拉巴市建造他们的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