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第二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十大品牌活动座谈会暨颁奖、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创新高峰论坛10月16日举行。上海开心麻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海刚在会议上表示,原创是文化艺术的灵魂,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原创精神则是推动开心麻花前进的“引擎”。
“作为上海演艺产业中聚焦原创喜剧的一支年轻队伍,我们为身处这个文创大发展的时代,身处上海这片蓬勃的文创热土而兴奋和自豪。与此同时,新时代下一日千里的飞速变化以及不断迭代提升的观众需求,也让我们必须时刻面对挑战,时刻怀揣勇于创新、自我革新的初心。‘想快乐,看开心麻花’,既是开心麻花的市场招牌,也是我们这支喜剧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务必时时擦拭,精心打磨。从诞生那天起,开心麻花就把舞台的聚光灯对准了普通百姓。都市小人物的惯常视角,反复打磨、紧贴社会热点的喜剧包袱,以及贯穿其中非说教的正能量情怀,这是观众眼中开心麻花擅长的‘套路’,也恰恰是让普通百姓特别是都市年轻白领感同身受,迸发共鸣和由衷欢乐的创作初衷。也正因为此,很多原本缺乏文化消费意识和习惯的普通市民,第一次走进剧场,逐渐变身为话剧、舞台剧观赏的常客。”汪海刚指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开心麻花以原创内容为主,打造一系列舞台剧,并衍生出电影作品等。2014年上海开心麻花成立,同一年,上海开心麻花在上海大中剧场演出喜剧舞台剧71场;到2017年,在上海及长三角主要城市全年演出场次486场,平均上座率近70%,年观演人数超过30万人次。
谈及原创,汪海刚表示:“原创是文化艺术的灵魂,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的优质喜剧是开心麻花持之以恒奋斗的方向,原创和原创精神则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引擎’。有人说,内容是王道。我们的体会,原创内容是王道也是一条索道,充满艰辛和风险。尽管如此,我们乐此不疲,孜孜以求。2016年,上海开心麻花与腾讯影业合作,将热门国产动漫《我叫白小飞》改编创作搬上舞台。该剧上演之后,不但在上海青年观众当中引起热烈反响,在北京、深圳连续多场巡演也获得当地观众好评。在演艺行业权威咨询机构道略演艺公布的‘2016年度全国新创大剧场话剧十强榜’上,《我叫白小飞》与《白鹿原》、《盗墓笔记》等剧目一同成为当年度全国大剧场话剧票房佼佼者。”
据悉,随着上海市政府出台“文创五十条”并宣布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上海开心麻花加快了在喜剧领域的原创开发脚步,先后制作推出了改编音乐剧《Minilover 小矮人》、原创合家欢音乐剧《神秘的糖果工厂》以及原创爆笑舞台剧《皇帝的新娘》。值得一提的是,历经14个月创作打磨的新剧《皇帝的新娘》,从创意到剧本,从编剧、导演到主创主演,全部由上海开心麻花一手培养的本地青年团队独立担负完成,该剧今年9月至今演出36场,平均上座率超过80%,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观看,一票难求。
汪海刚进一步指出,人才是推动企业特别是文创企业发展的根本。“上海开心麻花成立近五年来,公司从最初只有十几名员工和签约演员,发展到今天,拥有70名员工、40余位签约演员,覆盖开发制作、演出运营、市场推广、艺人经纪以及延伸创新业务的产业化文创企业。其中绝大多数员工和演员都是选拨自上海本地籍或上海本地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85后”优秀青年人。一群热爱喜剧和舞台又熟稔上海本土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汇聚一道,令上海开心麻花成为与‘北京开心麻花’一南一北各具风格、遥相呼应的充满活力的原创喜剧策源地。”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喜剧舞台剧和以此延伸的电影,开心麻花方面正在尝试、探索商业空间演艺、剧情短视频等新兴喜剧内容品类,拓展更宽阔的喜剧渠道。
“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开拓和创新是文创企业不变的主题,也是上海开心麻花成长与发展的唯一出路。推动和发展融合上海风格、上海特色的喜剧产业,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我们将在参与打造‘上海文化’品牌的道路上,更多尽一份力。”汪海刚表示。
责编:彭海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