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按照《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规定,如果Facebook未能及时向有权监管机构及时报告或告知个人数据泄露事件,可能被处以“最高1000万欧元”或“其上一年全球总营业额2%的金额”的行政罚款,其中,最终罚款金额取两者较高的一个。
而回到Facebook平台上发生的“近5000万用户的账户可能遭遇入侵甚至盗用”问题,虽然目前尚无法确认在“账户被入侵或盗用”过程中,Facebook本身是否存在过错,其是否应当就其给用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还有待进一步查明。
但是,如果该事件发生后,Facebook报告不及时的话,也就是报告义务履行不及时的话,也可能难逃被处以巨额行政罚款的可能。
罚款高低:需综合考量危害、影响等
对于任何立法来说,罚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设定“警戒线”,让义务主体能够提高警惕,加强技术投入,避免不当事件的发生。
以《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为例,其本质是为了加强个人数据安全保护,而不是为了利用数据泄露实现罚款创收或变现。
因此,一旦包括类似谷歌、Facebook等平台发生了类似个人数据泄露问题时,相关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以及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简单说,相关平台可能被处以罚款额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数据泄露的规模、持续的时间、给用户造成的损失等,甚至报告的准确性、全面性及及时性,都是需要相关监管机构综合考量的。
国内的微信、阿里、京东等众多全球性平台公司,其用户来源是多元的,其服务范围也是广泛的,很多平台都可能因属于《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所界定的“控制者”或“使用者”,而可能需要受到该法律的束缚。
因此,类似Facebook遭遇“近5000万用户的账户可能遭遇入侵甚至盗用”问题,更应该引起各大平台的警惕,更应该主动翻查自身的个人数据保护机制是否健全,有无漏洞或不足。
简单说,如果不能从其他平台遭遇的数据意外事件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和提高防范,不排除下一个遭殃的就是国内互联网平台。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TechWeb报道,7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已加入美国司法部的行列
【TechWeb】10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Facebook日前公布了此前遭黑客攻击的调查进展,证实2900万用户信息遭黑客窃取
【TechWeb】10月26日消息,据《卫报》报道,因为今年3月份曝光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丑闻,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CO)对Facebook处以50万英镑(约合64万美元)罚款
34岁的扎克伯格依然年轻,但他的Facebook却开始担心逐渐“老”去,失去年轻人的青睐。与此同时,来自东方的网红TikTok正在抢走那些原本在Facebook囊中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