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降低成本激发大众需求
需求已经起来,但是对于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来说,要实现从太空中掘金的目标,技术壁垒高、大众认知度不足、产业链衔接困难等难题也有待解决。
以技术壁垒为例:虽然中国航天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强,但是极高的技术门槛将会是考验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的核心要素。
在大众认知上, 商业航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如何把商业卫星与用户,尤其是大众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或者刺激用户的需求,扩大用户群体,是摆在商业航天,尤其是商业卫星企业面前的重点,也是难点。
天仪研究院副总裁杜志贵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众有很多的卫星应用需求,但是没有被挖掘出来。比如如果你去了海洋、山区、空中,没有通信服务,无法与外界联系,怎么办?卫星这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卫星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如何激发大众的需求?成本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大众能够接受卫星和卫星应用服务的购买价格时,需求自然会攀升,应用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杜志贵说:“我们认为一颗卫星的业务成本,应该不仅仅是卫星的制造成本,而是以交到消费者手上时的成本来计算,这包括火箭发射、在轨运控、数据传输与解析、应用信息供应等一系列成本。现在这个成本已经能控制在百万~千万元人民币,是之前卫星成本的1/10。我们也希望,随着组网卫星规模的扩大,未来成本能降至1/20-1/50。这样,大众的应用需求才可实现爆发式增长。”
如何降成本?杜志贵希望,一是需要上下游企业能够联合降低成本,包括上天之前的部件供应、火箭发射,上天之后的在轨运控、数据应用与服务等;二是借鉴航空、汽车、电脑、手机等行业的量产与供应链体系模式,实现规模化效益;三是在技术上要积极借助新技术和跨界技术来降低成本,比如说航空行业、汽车行业的无人驾驶新技术完全可能引入商业航天领域,实现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