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投运:年发电量可达2亿度

2018-10-11 09:11:3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10月10日,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项目正式投运,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8个掌握大规模光热技术的国家。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公司总经理李亦伦表示,这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第一个开工建设、也是截至目前唯一并网投运的项目,也是我国电力行业首个获得亚洲开发银行低息贷款支持的电站。

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整体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技术线路复杂性等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继续给予一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

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在青海省、甘肃省等地启动首批20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以期攻克关键技术装备。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项目便是20个项目之一。

中广核德令哈光热示范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戈壁滩上,占地2.46平方公里,相当于36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采用了槽式导热油集热技术路线,配套9小时熔融盐储热,由太阳岛、热传及蒸汽发生系统、储热岛、发电岛四大部分组成。

据悉,德令哈项目的太阳岛集热器由25万片共62万平方米的反光镜、11万米长的真空集热管、跟踪驱动装置等组成,场面浩大、蔚为壮观。它们就像向日葵一样,可以跟踪太阳的转动,把热量源源不断地收集起来。

而伫立在储热岛的熔融盐储罐,直径达42米,是亚洲最大的熔融盐储热罐。德令哈项目全部采用槽式导热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配备了一套低成本、大容量、无污染的储能系统,当光照不足时,存贮的热量可以继续发电,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对地区电网的稳定性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德令哈项目于2015年8月主体工程开工,今年6月30日机组实现一次带电成功。项目年发电量可达近2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1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200亩。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公司总经理王志刚介绍,从无经验可循到开创出行业领先的技术模式,德令哈电站的建设团队稳中求进、大胆创新。在突破技术壁垒的同时,还成功摸索出一系列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光热项目技术实施方案,开创了全球光热电站冬季低温环境下注油的先例,改进了太阳岛集热器基础精度控制的测量工装,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工期。

依托该项目,中广核还获批建设了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袁昌红表示,德令哈项目及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将为我国未来大规模光热发电项目提供重要支持,为国内光热行业发展积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和项目管理经验,为更安全、更经济地建设大规模光热电站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中广核新能源的太阳能业务遍布全国29个省区,拥有装机超过258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具备较强的项目运维能力、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光热发电产业需政策支持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清洁、环保能源,与光伏发电相比具有连续、稳定输出的特点,可以弥补光伏发电的各项短板,是一项具备成为基础负荷电源潜力的新兴能源应用技术,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光热发电产业整体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着较大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技术线路复杂性等问题。

2016年,国家能源局在青海省、甘肃省等地启动首批20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像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项目一样进展顺利,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显示,年内计划建成的光热电站仅有“中广核德令哈、首航节能敦煌、浙江中控德令哈等示范项目”,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

光热发电项目投资大、融资难,资金问题成为推动光热发电项目最大困难之一。动辄十几亿的投入让众多企业尤其是民企望而生畏,项目一拖再拖。

5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专门发布《关于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推进电价退坡机制、建设内容调整机制和项目退出机制。2018年12月31日前全部建成投产的首批示范项目执行每千瓦时1.15元(含税)标杆上网电价。根据示范项目实际情况,首批示范项目建设期限可放宽至2020年12月31日,同时建立逾期投运项目电价退坡机制。

王志刚表示,希望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确保不限电,后期电价最好也不要明显下降。同时希望能出台一些政策,比如从土地、税收等方面提供一些支持,减少其建设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在媒体上表示,在土地方面的政策,土地费用应该有,但要在合理可控的规模,可以参考光伏领跑基地在土地、并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方面的经验。在增值税政策方面,光伏和光热发电作为很重要的清洁能源都要争取到50%增值税的政策,这样才会使成本降低。

责编:汪时锋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