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原奶企业整体连亏3年,现代牧业借力“脱困”

2018-08-29 09:54:4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原奶企业整体连亏3年,现代牧业借力“脱困”

为什么连亏3年?

在业内看来,目前原奶上市公司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奶价太低。

截至8月的第三周,农业部定点监测的10个奶牛主产区生鲜乳价格为3.38元/公斤,同比下降0.9%,依旧处于3年来的最低谷期,也是近3年来奶价第三次探底。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代牧业业绩反转属于个例,牧业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且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并不是所有下游加工企业都愿意和上游养殖企业利益链接。

宋亮表示,除非建立壁垒阻挡廉价进口原料涌入,否则国内奶价还将继续和世界接轨。由于中国养殖成本较高,国内奶价和国际奶价相差30%到40%,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短期内国际奶价难以走高,这也导致国内原奶价格难有起色。今年以来,不断上涨的饲料、人工等成本,将进一步加大差距。

由于找不到方式破解养殖亏损,部分上游原奶上市公司不得不想方设法从其他路径解决亏损问题。

今年7月份,西部牧业出售了上游10家养殖公司。该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董秘办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因为奶价成本上已经很难再降低,人工成本和占奶牛养殖一半成本以上的饲草料成本无法降低,而出售上游养殖企业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农牧业板块的比重。

骑士乳业则选择发展糖业,2018年上半年开始了种甜菜,总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制糖工厂也将于9月下旬投产。今年早前从新三板退市的中鼎牧业则选择到俄罗斯养牛,以解决国内土地成本高、养殖成本高及环保压力大的问题。

但记者注意到,业内也有声音开始质疑部分原奶上市公司商业逻辑本身就存在问题。

“不能把板子都打在进口冲击身上。”专业乳业杂志荷斯坦主编豆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产业本身缺乏国际竞争力已不是秘密,但此前在资本推动之下,部分企业在远离消费市场的区域大规模新建奶源,希望在奶业发展中赚取行业红利,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合理,这些增加的高成本的产能是不是真的有需求?

豆明表示,未来奶源实际需求应该是原奶产业产能布局的前提,就好像京津冀区域奶源密集,但也有不少规模化私营和国营牧场保持盈利;而在广东、福建这些高养殖成本的区域,很多牧场经营得很好。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