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电话会议风波”后,券业人士请收好这份避雷手册

2018-08-15 09:18:5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除了对真相本身的热议,新时代证券“电话会议事件”也让券商电话会议、研报撰写等合规风控成为关注焦点。多位券商研究所人士介绍,近两年从严监管之下,券商对于研报、策略会、电话会等合规力度大幅收紧。以电话会议为例,在嘉宾邀请、参会者筛选、进会与发言等环节都有较为成熟和严格的控制。但尽管如此,仍有易遗漏、易出风险的雷区。而在券业人士看来,加大合规和风控力度、提高研究员职业素养和专业度,才是“避雷”的关键。

雷区一:“李鬼”嘉宾

国内某券商研究所内部人士王元(化名)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电话会议的各项流程。从主讲人员的构成上看,券商研究所主要会召开以研究员为主、以外请嘉宾为主等类型的电话会议。后一种类型的电话会议,一般是邀请外部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针对新政新规出台、数据解读、重大行业事件等做出点评。

研究员在根据主题而邀请嘉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难题。比如,嘉宾资源匮乏,难以真正核实、准确更新嘉宾的现有身份等,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遭遇“李鬼”嘉宾。

目前,市场已经有专门为券商提供专家资源的服务商。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成为研究所电话会议的主要合作模式。这种合作目前多以“公对公”的形式推进,即研究所层面与第三方服务商进行业务合作。这主要是考虑,第三方服务商的嘉宾资源丰富,并且对嘉宾资料的更新相对较快、核实也相对准确;同时也方便签署业务合同与业务发票,解决期间的费用问题。

但即便如此,由于嘉宾身份问题惹出乱子在券业也不鲜见。在国泰君安研究所2016年某次电话会议中,研究员所邀请的滴滴副总裁被当事人称系“冒名顶替”。随后研究所发布声明称,是由于第三方服务公司工作失误导致,嘉宾并非当事人本人,也并未担任滴滴副总裁职位等。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