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呈现“量缩”态势,据普益标准数据最新显示,上周产品发行规模和收益率继续下滑。但自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后,市场重拾对理财产品的信心。不少业内人员分析,理财产品发行现状或将有所改变。
发行规模有望改善
记者统计普益标准相关数据发现,从今年1月份开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断下降,六月份创年内新低,发行8574款,较年初减少2000多款。其中,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下降明显,降幅约为36%。
这一下跌趋势持续到七月。数据显示,7月前三周理财产品发行量分别为1531款、1553款和1532款,相比六月,皆有不同程度下滑。
《意见稿》的出台或将改变这一局面。一家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表示,新规明确了政策监管对于理财产品的发行要求,相关细则将有助于银行在合规的情况下推出更多新产品,之前银行理财规模下降的趋势或将得到扭转。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也称,未来,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可能会有所上升。他说,理财产品体系有望得到深入完善、模式将更为丰富。比如,除固收类理财产品外,像权益类、衍生品类理财都将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已有不少银行推出新型理财产品,比如与衍生品挂钩的结构性存款,用以承接部分保本理财产品资产,挂钩的衍生品大多以外汇期权为主。
一位国有银行的支行投资经理表示,个人结构性存款经推出,已被不少投资人作为理财首选。她进一步解释,“结构性存款与原来保本保收益的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存款,并非理财,但相比普通的存款,它的部分收益并不确定,是浮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