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广阔的荒漠化特别是沙漠地区,什么样的产业既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答案是沙棘产业。
新成立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今年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动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就是解决科研和生产的脱节问题,将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促进沙棘产业快速发展。
在14日召开的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沙棘分会成立仪式上,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王满介绍,我国沙棘产业面积、产量、种植规模都居世界前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短板,亟需整合资源,深耕产业发展。”
王满对记者表示,沙棘产业是新兴产业,具有防沙抗风、保持水土等功能,在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沙棘是小浆果中的一个代表,可以形成一个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元兆说。
沙棘全身是宝,是药食同源植物。沙棘产业专家邹元生介绍,1万~2万亩沙棘林,可以收获大概10000吨沙棘鲜果,可以做成沙棘口服液2.14亿瓶,或者做成沙棘复合浓缩丸剂2.14亿袋。仅浓缩液或者丸剂产值就大于16亿元,可供30万人一年服用。另外,可以产出沙棘籽800吨,用冷榨或者二氧化碳萃取约60吨沙棘籽油,若生产0.5g软胶囊,可达1.2亿粒,产值大于3亿元。
邹元生介绍,1~2万亩沙棘林可以产出900吨沙棘果皮,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果皮油,提取熊果酸物粉,提取沙棘多糖,初步预计产值大于10亿元。然而目前,我国沙棘果品基本处于废弃状态或者当成饲料处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改司副司长、产业办副主任李玉印也对记者表示,沙棘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物种,但目前产业发展技术含量偏低。
“原因之一是沙棘科研力量分散,没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团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宋红竹处长分析说,沙棘是维生素C之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但发展情况不理想。尤其在加工方面,当前沙棘初级加工产品居多,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企业发展规模小。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吕荣森分析,沙棘产业发展目前主要有三个短板:科研力量不强、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开发有限,销路没打开。
宋红竹表示,新成立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就是解决科研和生产的脱节问题,将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急企业发展所需,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实现产学研用高效对接。
新任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沙棘产业分会理事长李少峰对记者表示,沙棘产业分会将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作用,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产业发展,整合沙棘产品的行业信息,树立行业的品牌,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为沙棘企业和种植户服务。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汪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