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独家专访方星海:金融开放还要加大力度,资本市场要通过创新满足新经济需求

2018-06-15 09:13:5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方星海:首先,我们整体金融改革开放还不够,金融体系发展的也还不够,所以我们的金融体系要进一步改革开放,金融法制等各方面的基础也需要更牢固。从上海来看,国际化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经常跟一些国际机构投资者聊天,他们认为上海的国际学校还不够多,孩子来了以后找国际学校遇到很大的难题。另外上海在出入境和外汇管理方面也可以更方便一些。所以上海还要提高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资本市场要通过制度创新满足新经济需求

第一财经:除了防范金融风险,我们还经常听到要脱虚向实,在加大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上,证券期货衍生品等不同产品如何显效?还将有哪些改革措施?

方星海:证券市场都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衍生品看似很虚实则不然。衍生品是有定价的产品,期货市场就是定价的一种工具。投资者如果对未来的价格没有很好的预期,当下的投资也就失去了依据。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衍生品。所谓的脱虚向实的“虚”,讲的是一些衍生品既没有去为实体经济定价服务,也不是为防范风险服务,而是成为了一个符号被市场炒价,成为投机者对投机者的游戏。这样对普通老百姓是不利的,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进入市场投机,导致大幅亏损。对此我们要严格予以监管,予以制止。

第一财经:新经济成为当下中国最时髦的名词之一。您认为,以互联网+、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是否已经成为我国增长的新动能?在新旧经济更替和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整个经济生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方星海:我在早上的发言中提到,高增长阶段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起的作用很大,高质量增长和发展阶段,涉及的面则比较广。并非传统的投资不起作用,房地产照样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是房地产的需求正在多样化,现在随便造个房子也不一定卖得掉,房地产也要符合大家不断变化的需求。新经济日益成为新的动力,如创新型的生物医药、新媒体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大。然而,由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经济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需要对风险有较好评估和吸收能力的资本市场来提供融资。我们感受到,现在各种新经济非常希望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来开展投融资服务,所以我们想在制度上做一些创新,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一财经记者周艾琳、黄思瑜对本文亦有贡献)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