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6月12日,央行公布了5月金融数据。5月M2达到174.31万亿元,同比增速持平于8.3%,然而社会融资规模(社融)存量182.14万亿元,增速降至10.3%,且5月社融增量(7608亿元)环比下降较多(4月社融增量为1.56万亿元),同比少增3023亿元,引发了市场关注。
各界关注的是,究竟是什么引发了社融增量的大降?M2的下降进一步向社融传导后,这又将如何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央行的货币政策未来将如何相机抉择?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原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社融增量大幅下降是金融去杠杆的进一步表现,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这三项‘影子银行主力军’的萎缩是主要原因。”根据其最新测算,上述三项指标在2017年1-5月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率分别是0.8%、1.4%和0.8%,而2018年1-5月则分别降至-0.9%,0.0%和0.1%。最新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发布后,尽管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减2504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率反而上升。2017年1-5月,企业债券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拉低了0.3个百分点,而今年1-5月则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个百分点。关于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趋向,盛松成对记者表示,“金融去杠杆导致融资环境趋紧,原来还只是在金融市场上,但现在开始传导到实体经济,标志就是社融增量大降。但是,货币政策不应就此放松,否则金融去杠杆就会前功尽弃。当然,去杠杆的边际力度应逐步趋缓,预计今年M2同比增速很可能会高于去年。”
社融增量下降是金融去杠杆的进一步表现
尽管社融增量下降,但盛松成认为,大家说的‘社融环比腰斩’可能太过片面,“一来观测同比增速更加客观,二来社融增量环比下降也源于季节性因素。一般来说,银行抱着‘先放款先受益’的心态,一季度社融增量一般都较多,到了4、5月环比增量就会显得有所放缓。”
当然,他也认为,金融去杠杆仍然是造成社融增量下降的主因,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影子银行)增速的大降是关键因素。
最新数据显示,非标融资持续收缩,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5月份,这三项合计减少4215亿,同比多减4504亿元。
另一方面,近期信用违约事件频发,不少机构出现评级“洁癖”,对于一级信用债融资产生较大压力。数据显示, 5月信用债融资总额3681亿元,环比减少4489亿元。不过就今年1-5月的总量来看,债券融资的情况仍好于去年同期。
去年以来,M2增速大降至个位数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相比之下,社融增速的放缓并不剧烈。“M2从金融机构的负债方统计,社融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的发行方统计,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未来随着金融去杠杆逐步到位,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的差距将逐步缩小。”盛松成表示。
M2与经济的相关性将提高
早前各界对社融与M2走势差异议论较多,认为M2无法真实体现整体流动性情况。今年1-5月,社融与M2增速差距仍然较大,盛松成认为这主要是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去杠杆的结果率先体现在了M2之上。而到了5月,社融增量下降也是金融去杠杆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他认为,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预计社融与M2增速差距将逐步缩小, M2与经济的相关性会提高。
今年1-4月,M2各来源结构中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的下降,导致M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盛松成分析称,社融与M2走势从2016年10月开始出现差异,并且差距逐渐扩大。2017年8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高于M2增速4.2个百分点,差距达到最大,比2016年10月扩大3个百分点;截至今年5月这一差距略有缩小,但依然有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略有收窄(2017年5月,社融与M2增速相差3.3个百分点)。
M2早前率先大降的原因之一则在于,金融去杠杆导致银行体系投向非银金融机构的资金减少。具体而言,银行购买非银机构发行的资管等金融产品,将派生M2,但这是否增加社融,则要看非银机构有没有将这笔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如果非银机构从银行体系拿到钱后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就会表现为M2与社融增速不一致;只有非银机构将通过资管等产品融来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才能增加社融。
不过,盛松成也表示,从历史上看,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走势基本一致,两者相关系数达到了0.88。个别月份两者的增速甚至完全一致,如2016年一季度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和广义货币M2增速都是13.4%。
货币政策应稳健中性
针对未来的货币政策,盛松成认为,金融去杠杆的进程不会逆转,但相较于此前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将更可能相机抉择,使货币政策更趋稳健中性,运用定向降准、MLF等量价工具进行调节。
“金融去杠杆的结果就是金融体系内部周转减少,这并不可怕,但后果是金融体系内部资金紧张、金融市场利率上升,这也体现在此前大量债券弃发一事上。”他称,央行在金融去杠杆方面的边际力度不应继续趋紧,其实这在前期央行降准、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行动上已经有所体现。
央行6月1日公布将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的包括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和AA级公司类信用债券,以及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此举是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结合近期民企信用事件的增多,更多的是在去杠杆过程中的结构性调整。
尽管近期MLF的质押范围扩大,一定程度上使得短期内再次大幅降准的预期有所降温,但盛松成也认为,降准的必要性仍然存在,未来央行将运用量价结合的工具。
此前,IMF亚太部门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尔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中国16%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国际最高水平,而且中国货币增长模式已然发生改变,2013年以前央行外汇占款是储备货币(或基础货币)增长的主要来源,但目前这种情况已经逆转,因此存准率应该进一步下降。当然中国也已经从数量型调控向美联储式的价格调控过渡,降准的同时完全可以伴随公开市场利率提升,因此降准并不一定是宽松。
也正是基于上述一系列判断(金融去杠杆边际力度不会继续趋紧),盛松成预计今年M2同比增速将高于去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陈天翔虽然5月表内信贷依旧保持了较高增长,新增人民币贷款连续三个月突破了万亿元大关,但包括社会融资规模和代表广义流动性的M2增速不及市场预期,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更是直接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