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不良贷款监管升级,重点检查资产分类

2018-06-13 09:21:5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第一财经从多家银行获悉,针对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的监管正在进一步升级,重点检查资产分类,对不良贷款偏离度容忍下降。

“从去年以来,每次召集业务会议时,监管部门都要求银行真实反映不良贷款的情况。”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称,监管会将银行贷款分类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按期汇报整改进度,并要求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列入不良贷款,对于有特殊情况没有列入的,也需要做出解释。

“可以说是监管升级。”业内人士还称,监管要求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要求更为严格,而且重点检查银行资产分类。

最近几年来,随着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银行逾期贷款也不断增加。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A股上市银行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已经达到1.05万亿元左右,同期不良贷款则为1.23万亿元,两者偏离度已超过80%。

受访业内人士均认为,如果严格执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而不是呈现出目前稳中有降的局面,而且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也都会改变,不良贷款偏离度大的银行将会面临很大压力。

严查资产分类真实性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层将对逾期90天以上、但未列入不良贷款的监管口径进一步收紧,要求属于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今年6月30日之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地方银行则视各地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缓冲期。

“最近没有收到监管正式通知,也没有窗口指导等要求。”西部某大型城商行高层对第一财经称,这可能是因为政策先从全国性银行开始落地、而地方银行执行时间相对靠后。不过,某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亦对第一财经称,近期并未接到相关通知。

然而,监管将收紧逾期贷款口径却也并非空穴来风。“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资产,监管层过去是有过这样的要求,前段时间开会,还提了这方面的要求。”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中高层对第一财经称,通常情况下,监管会进行窗口指导,但没有成文文件下发。

第一财经从多位银行人士处获悉,实际上,监管收紧并非突发政策。上述华南股份行人士称,监管收紧对逾期贷款列入不良的口径其实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2017年3月严查银行乱象以来就一直持续,如今,基本上已经成为常规行动。

“从2017年3月份之后,每个年度、季度的辅导会上,监管层都要求银行真实反映不良贷款的情况,并把每家存在问题的银行一一列出来,按期汇报整改进度,特殊情况要做出解释。”该人士称,其最近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大约在两个月前。

此外,根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虽然监管口径收紧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但如今的执行却比去年更为严厉。

“现在只是进一步收紧口径,要求严格执行规定,其实从去年以来,监管就强化了相关规定的执行力度。”某股份制银行资产保全部人士也对第一财经如是表示,监管一直要求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但以前可能存在执行不严的情况。

监管执行日趋严格背后的原因,是2018年1月份启动的银行业乱象深入整治。

今年1月13日,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要点,将资产质量分类严重失真、人为调整分类掩盖不良,违规通过重组贷款、虚假盘活、过桥贷款、以贷收贷、签订抽屉协议或回购协议等掩盖资产质量,利用空壳公司或设立其他平台承接不良贷款等违规掩盖或处置不良资产等行为,列入重点整治对象。

“监管今年重点检查银行资产分类,可以说是监管升级。”上述股份制银行资保部人士称,监管对银行资产分类的整治,只是银行业乱象整治工作的其中一项,并非专门针对逾期贷款、五级分类而来,具体的监管政策较此前并未发生变化,只是进一步规定了要严格落实监管政策。

上市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超万亿

作为贷款质量的先行指标,逾期贷款是银行资产质量最重要的观察窗口,并充当不良贷款的缓冲。但最近几年来,随着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降,逾期贷款也不断增加,规模已经逼近不良贷款。如果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一刀切”全部纳入不良,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将面临极大压力。

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71万亿元,不良率为1.74%。Wind统计数据显示,仅A股27家上市银行同期的不良贷款规模就已达到1.23万亿元,占比约为60%;逾期三个月以上的贷款则达到1.05万亿元左右。

“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监管早就出台了具体规定,只是以前执行不彻底。”上述股份制银行资产保全部人士说, 为了让银行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现在不良贷款偏离度容忍降低,原先偏离度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般都可以接受。

所谓不良贷款偏离度,是指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与同期不良贷款的比例。根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情况下,不良贷款偏离度不能大于100%,各银行总行根据汇总的数据,综合自身承受能力,考虑将逾期贷款纳入不良统计的比例。

在各类银行中,从总体情况来看,股份制银偏离度压力最大。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8家上市股份行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共计约为374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则为 3515亿元,静态总体偏离度已经超过100%,接近107%。

城商行、农商行情况略好。根据公开数据大致计算,截至2017年底,A股上市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和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规模都相对较小,分别为约为513亿元和398亿元,总体偏离度约为79.7%,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

国有银行虽然绝对规模最大,但偏离度却最低。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五大国有银行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规模则分别为1788亿元、1124亿元、1314亿元、1329亿元和764亿元,共计约为6320亿元。而在同期,五家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依次分别为2209亿元、1922亿元、1584亿元、1940亿元和669亿元,合计金额为8324亿元,总体偏离度约为76%。

“总体数据虽然反映了某一类银行的偏离度,但还是要看每家银行的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称,每家银行、每笔贷款的情况都不同,逾期贷款下迁的标准也有一定差异,具体银行的数据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即便是同一类别的银行,不同银行之间的不良贷款偏离也存在很大差异。根据2017年年报数据计算,在股份制银行中,偏离度最低的银行只有64%,而最高的银行则已超过190%,两者差距接近3倍;城商行亦如此,最低者约69%,最高者则为130%。

上述股份行资产保全部人士对第一财经称,不同银行对不良贷款偏离度的态度也存在差异,有些银行较为谨慎,只要符合条件,即便未发生再逾期,也会下调至不良贷款,偏离度就小;而有些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大,就尽可能减少逾期贷款下调比例,其偏离度也就相对较大。

部分银行不良率料将大升

“如果真的要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都计入不良,估计大部分银行都做不到。”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说,这一政策如果严格实施,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包括银行中高管考核、监管评级、业务准入、监管处罚等都会受到影响。

不过,最大的影响还不在上述几个方面。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如果当真严格执行,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率大幅上升,而不是呈现出目前稳中有降的局面,而且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也都会改变。

“如果把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到不良里面,影响会非常大,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率全部会变。”上述西部城商行高层称,如果按贷款分类要求要求执行,商业银行会面临很大压力,尤其是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将会“非常难看”。

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98.4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1.71万亿元,不良率为1.74%。如果将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贷款规模将增加至2.7万亿元左右,对应的不良率将大幅上升1个百分点左右。

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对于那些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偏离度不大、经营情况较好、拨备充足的银行,即使政策落实,也可以通过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度进行消化,但偏离度本就较大的银行的压力则会很大,必须增加拨备计提,还将面临利润减少,经营受到影响等情况。

不过,也有一些银行早已为此未雨绸缪。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17年底,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73亿元,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为456亿元,偏离度尚不足8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则为262.11%,在A股上市银行中均位于前列。

此外,农业银行、宁波银行的情况也相对较好。截至2017年底,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8.38亿元,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为22.18亿元,偏离度不到80%,而同期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高达493.26%。此外,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虽然略低,为208.37%,但其不良贷款余额、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分别为1940亿元和1329亿元,偏离度还不到69%。

然而,对于部分偏离度较高的银行,若政策落实,将面临不小的压力。根据Wind数据,A股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偏离度超过100%的共有10家,包括国有银行1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商行4家,他们的偏离度介于103%~190^%之间,但拨备覆盖率处于150.08%~462.54%。其中,偏离度高于135%的3家银行,其拨备覆盖率均在156%以下。

“偏离度高而拨备覆盖率也低的银行,毕竟还是少数,就算是一刀切,影响也不会很大。”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说,个别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较多、但又未计入不良的银行,则将会面临较大影响。但他同时表示,这也要看贷款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的构成,而且银行也可通过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行消化。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洁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