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无论是强劲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还是最新出炉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透露的“下次加息可能很快到来”,在市场眼中,美联储在6月加息已基本没有悬念。而不少机构认为,继3月后,中国央行仍有可能小幅跟随上调逆回购利率。
同时,鉴于6月将有近5000亿MLF(中期借贷便利,俗称“麻辣粉”)到期,更有机构认为,央行不仅会上调公开市场利率,还会再度动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MLF。
今年3月,央行在美联储加息后的第一时间上调逆回购操作利率5个基点,一个月后,央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些金融机构将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
“上调逆回购利率仍有空间”
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美联储6月议息结果将出炉。
国泰君安在最近研报中指出,正如2017年3月、2017年12月,从中美利差、汇率等层面考虑,全球货币政策同步性在加强,中国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甚至非对称加息均有可能。
在今年3月美联储上一次按下加息按钮时,中国央行选择了跟随步伐:上调逆回购操作利率,幅度与上次相同为5个基点。
在随后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进一步解释了原因。
央行称,2017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高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2018 年以来虽有所收窄但仍有不小的利差,此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进一步收窄两者利差,有利于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传导作用,也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约束非理性融资行为,对稳定宏观杠杆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今年3月上调逆回购利率以来,DR007(即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与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之间的利差确实有所收窄,但仍明显高于2017年之前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央行仍有上调逆回购利率的空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从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启动以来,中国央行在调整公开市场利率方面,多数选择了跟随。
2016年12月、去年3月和12月美联储加息后,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包括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都出现了上调。不过去年6月美联储再度加息,央行并未跟随上调公开市场利率。
“降准置换麻辣粉”呼声再起
不仅是上调公开市场利率,随着6月MLF到期量增加,市场对央行继4月后再度祭出降准置换MLF的声音也渐起。
中信证券认为,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性供给难以满足长期性需求,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够较好地满足长期的需求,两种工具相结合,成为央行调节货币资金市场的有效手段。
数据显示,4月份降准的具体操作是置换MLF到期量,6月到期MLF量为4980亿元,高于4月份MLF到期量。
“从这个流动性缺口上看,依然存在着降准空间。”中信证券认为。
瑞银证券给出的降准窗口期则是6月底或7月初,具体微调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步伐将主要取决于经济数据的变化。
“如果外部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内需求大幅滑坡,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微调宏观政策,包括提振居民消费、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甚至小幅松动准财政支出的收紧政策,今年年内央行可能降准达200个基点。鉴于三季度将有1万亿左右的MLF面临到期、且季末流动性可能偏紧,央行有可能在6月底或7月初降准。”该机构认为。
不过,央行最新扩大MLF担保品的动作,让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走向产生了分歧。
“政策部门可能已经意识到,不解决小微企业信用问题,仅仅依靠定向降准、置换式降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也就是说,央行近期继续采取置换式降准的可能性较低。”中信建投在研报中称,扩大担保品范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金融机构信用扩张热情,但在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要求之下,传统房地产、基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派生机制受到极大约束,所以上述措施可能也是货币政策结构性工具的一种探索,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政策基调。
“从政策本身看,扩大MLF质押品范围和降准的目标并不冲突,但年内降准的时点还是要看数据情况,央行可能不会在6月就行动,两三个时间降准两次可能会让市场有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一位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美联储14日加息几成定局,在市场普遍关注流动性是否会再度受扰动因素影响背景下,央行下一步货币操作引人关注。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此次央行大概率跟随美联储“加息”
3月22日,中国央行进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为2.55%。3月22日凌晨2时,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