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联储本次加息板上钉钉,市场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了中国央行身上,央行会在3月22日跟随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吗?
“我们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要进行综合考量。”易纲在全国“两会”举行的央行记者会上如是回应。易纲已于3月19日接替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
不过,市场倾向于认为,本次美联储加息后央行方面仍会选择跟随,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操作是最可能的方式。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从国际货币政策环境方面,主要应当考虑全球货币政策协调和中美利差因素。从全球货币政策方向上看,美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欧洲、日本也在逐渐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方向比较一致,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趋势相对明显。另外,2018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趋势更加明显,中国2月通胀水平明显提升至2.9%,因此顺势上调公开市场利率更加有必要。
周小川在全国“两会”举行的央行记者会上称:“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经过这么多年艰难曲折后的复苏,终于现在在全球多个地区都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因此,很多重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从数量宽松慢慢退出。首先这是一个好事,这个好事也意味着过去全球范围内的数量扩张和低利率可能逐渐将告一阶段。中国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这个方面的影响大家应该可以预估到。”
2017年,央行三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其中两次发生在美联储宣布加息的当天。
第一次是在2017年3月16日,在美联储去年首度加息后,中国央行在当日早间即上调了包括逆回购、MLF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10个基点;2017年12月14日,央行在美联储加息后再度全线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幅度减少到5个基点。不过,去年6月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时,中国央行选择了按兵不动,并未上调公开市场利率。
对于上调公开市场利率的原因,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适度收窄其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有助于修复市场扭曲,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客观上也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
在美联储预期今年或将加息3次的背景下,机构倾向于认为,公开市场利率上调的空间也基本相同。
申万宏源认为,在利率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中国早已进入加息周期,怎么加、何时加才是更需要关注的,而调整OMO利率的新加息仍将取代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旧加息,而美联储加息将为中国央行提供较好的时间窗口,年内新加息空间有15-20个基点。
兴业研究认为,逆回购利率调整与否对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利率走势更多与杠杆水平同步变化。从季节性的角度来看,近几年货币市场利率在3月20号前后都会出现中枢明显的抬升,资金利率曲线也将向上走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