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资管新规细则已在路上,但银行业金融机构仍面临较大的合规压力。
“与去年11月份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正式发布的资管新规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5月3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2018“金融街88号”论坛春季峰会上指出。
潘光伟对资管业务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合规经营,回归资管业务本源。二是加强投研,提升资管业务核心竞争力。三是借助金融科技,积极推进跨界合作。
潘光伟认为,在“稳货币、强监管、结构化、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银行业通过表内外规模扩张、借助通道业务实现盈利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资管新规细则落地后,首先要合规经营,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具体而言,要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稳妥推进产品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实现风险、收益由客户承担,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按要求逐步实现资产标准化,严控非标投资,提高标准化债权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实现理财资金长期化,吸收更多稳定、长期资金来源,降低资管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不能违规、不敢违规、不愿违规”的合规文化,确保自身健康发展。
其次,提升资管业务核心竞争力在资管新规落地后显得尤为重要。潘光伟建议,未来资管行业发展需要从业机构加强投研。资管新规强调投资标准化,对银行资管机构的标准化资产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国内银行业机构在资管业务上投研能力偏弱的实际情况,潘光伟举例称,以国际领先的银行系资管公司为例,其资管业务的成本收入比一般都超过70%,主要投入集中在投研团队和科技建设。但是,国内银行对资管部门的投入普遍不足,中国多数银行资产管理部只有几十人。
潘光伟指出,组建以研究为基础、多个专业投资团队并行的专业研究队伍应是一项重要工作。此外,他认为,资管新规后需要银行提高产品研发定价能力。设计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持续提升产品风险计量和定价能力,减少对通道机构的依赖。最后,推动资管业务专业化综合化发展。
资管新规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为银行打开了一个发展业务的新方向,即允许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在监管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对于资管子公司的布局正在提速。例如,今年以来,招商、华夏、北京等银行先后发布公告,拟设立资管子公司,目前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资质的银行共27家,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银行系资管子公司。
潘光伟指出,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隔离制度,在资管业务和银行其他主营业务之间牢固树立防火墙,也有助于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资管业务更加专业化运营,以及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公司治理机制和架构优化。
最后,潘光伟建议,借助金融科技,积极推进跨界合作。在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要利用AI、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全新的服务内容、业务模式和销售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便利的平台化优势,从原来标准化产品服务向社区平台服务转变,把灵活单元投资和多元组合相结合,为每个单一客户提供更精确的基于目标投资组合的资产管理配置计划。
潘光伟指出,新形势下,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复杂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环境。资管行业也将在规范化的前提下迎来新的合作契机,要依法合规经营,强化风险意识,资管业务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回归资管业务“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业务本源。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洁琛央行在近日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近期会同相关部门对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对此,多家机构认为,资管新规有望近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