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如果外资机构只是一个小股东,往往在战略的制订和执行方面是被动的角色。想要完成资金配置、资源配置、流动性管理、推动业务发展,都需要拥有一个更大的话语权。”5月31日,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闻(James Gorman)在北京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专访时,多次表达了对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开放的兴趣和信心。
高闻在采访中透露,摩根士丹利将逐步提高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希望提升到51%,进而最终实现100%持股。去年,摩根士丹利已经将持股比例从33%增持至49%。
他称,中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稳健的政治体系、不断开放的金融和资本市场等,是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有利因素,摩根士丹利亦将积极投入这场开放大局之中。
拥抱金融业开放,看好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第11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再开放的重要转折之年。高闻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长,中国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市场开放是必然的选择。
从年初至今,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等等,一系列开放政策接连落地,中国金融业开放之门大举放宽。
摩根士丹利对此已是翘首以待。高闻在接受记者采访中透露,摩根士丹利将逐步提高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希望提升到51%,进而最终实现100%持股。
2010年末,摩根士丹利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与中国本土机构华鑫证券成立合资证券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按照当时的政策要求,摩根士丹利持有其三分之一的股份。去年9月,公司进一步增持合资公司股份至49%,这是去年监管允许放宽至49%持股比例以来,唯一一家增持的外资银行。
高闻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金融业开放是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利好,开放将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机构“走进来”,正如摩根士丹利这样全球化、富有经验的国际机构,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成长,丰富中国金融市场。
“如果外资机构只是一个小股东,往往在战略的制订和执行方面是被动的角色。想要完成资金配置、资源配置、流动性管理、推动业务发展,都需要拥有一个更大的话语权。”他说,这不但不会削弱中国金融机构本身的竞争力,反而会激发出更多的实力,这在其他市场已经得到验证。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也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中国加快开放资本市场的步伐,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相继开放。今年,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放宽,沪伦通也已在路上。
如今,通道已经打开,摩根士丹利又将以何种姿势拥抱中国市场?“财富管理。”高闻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百姓越来越富有,财富管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务,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布局这项业务时机成熟。
除此之外,高闻眼中具有开拓潜力的业务板块还包括,一是中国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高科技公司,它们有大量融资需求,还有一些希望登陆国际资本市场。这方面摩根士丹利作为国际投行具有优势;二是正在经历改革的中国国有企业,未来国企会更加商业化,摩根士丹利愿意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跟国际资本市场对接;三是能源、采矿、制造、消费、零售等行业的一些优秀公司,它们有意向去国际市场做并购,摩根士丹利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点赞中国金融监管改革
高闻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他关注到,中国为实现去杠杆的目标所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这和金融开放一样,对中国市场都是利好。
“中国监管的环境越来越成熟,监管者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中国监管是有远见卓识的,为他们点赞。”高闻这样评价。
高闻对记者称,在高速成长的市场,监管者的决策尤为艰难,它比慢速增长的市场对监管者提出的要求更高。中国监管层正在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整体的经济政策,最终希望建立一个更公平、诚信、透明的市场。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国金融强监管下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不论是将银行理财、同业业务纳入MPA监管,出台资产管理新规,还是升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核心都在去杠杆、去通道、去非标,让表外回归表内,让金融业务回归金融服务本源。
“中国的监管层更多的关注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尤其是他们的贷款去向和贷款质量。”高闻建议,面对严监管,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更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产质量,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中国正在快速成长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严监管下的变革:稳健+实力
眼下,中国商业银行在新的监管规则下,传统业务受到冲击,需要寻找新的盈利点。实际上,这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银行业所走过的道路有异曲同工之处。
当时一些投行没有挺过危机,而活下来的金融机构则面临更严标准的监管,有的机构大大缩减交易业务,有的则将重心转至消费零售等业务上,最终投行整体的杠杆率从危机前的30、40倍,降到目前普遍维持在10倍左右。
“整个投行的业务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闻在回忆那次危机时表示。
高闻恰于2010年执掌摩根士丹利,他于2006年加入公司,此前历任全球财富管理部总裁及首席运营官、联席总裁,他帮助摩根士丹利实现了后危机时代的转型。
当时,摩根士丹利的危险境遇需要改革,高闻提出了包括削减奖金支出和设置风险底线等措施。
他在收缩公司高杠杆、高风险的业务同时,扩大资产管理的业务。2009年,摩根士丹利达成交易,控制了花旗银行拥有的美邦(Smith Barney)和他的一万一千名咨询师,最后把剩下的股权也全部收购。得益于花旗美邦,目前财富管理贡献了摩根史丹利接近一半的营收,却只占用了四分之一的资本。客户资产从2010年的1.6万亿美元增加到如今2.4万亿美元。那次收购后,公司毛利率从6%提高到现在的26%。
摩根士丹利于近期发布了2018年一季报,净利润和收入都创了纪录。公司的季度净利润增至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涨幅逾40%。其中,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从去年的5.17亿美元增长至6.26亿美元。
“我认为现行的战略是正确的,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但不增加风险。”高闻表示,稳健和实力是“新摩根士丹利”的“铭牌”。
全球主要风险不在资本而在政局
近期,国际资本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汇率遭遇重挫。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轨迹下,市场担心下一次危机或在悄然酝酿中。
“我没有看到危机的苗头,也没有看到资产泡沫。当下包括美国、中国、欧元区、日本等市场,都表现良好,这种局面罕见。”高闻在回答第一财经记提问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最大的危机并不在资本层面,而在政治局势。比如,当下正经历着的意大利政局动荡,即将到来的西班牙大选,欧元区震荡,以及中美贸易争端。
谈及中美贸易战,高闻比较乐观,他认为,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两国之间不应发生贸易战,也不会发生贸易战。“摩擦不可避免,但真正的战争是不会发生的。”
在他看来,中美两国的交往不仅在经济上,已经深入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目前,中美之间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存在贸易不均衡问题。事实上,美国跟中国的贸易摩擦,跟其他经济体也有,比如欧元区、泛太平洋地区的一些贸易伙伴等。对于美国来说,货物贸易方面是赤字,但服务贸易方面有顺差。对于美国而言,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找到好的解决方案。”他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洁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