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近100家以色列科技公司中国寻伙伴 投资忌短期心态

2018-06-01 09:09:5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中以双方的合作在上升”,纳达夫.科恩说,以色列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帮助以色列建设海港。“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又有大规模生产能力,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以合作项目落户到中国。中国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色列企业也希望参与其中”。

忌追求短期收益心态

在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加大对中国技术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以色列成为中国技术进口的主要地区之一。不过,专家也提醒道,以色列许多是初创公司,中国投资者切忌追求短期收益的心态。

光控Catalyst基金董事总经理樊盛妍坦言,由于文化差异,有些中以合作项目双方产生误解,这需要加强沟通来解决。有的时候,被投资方认为把情况讲清楚了,但投资方可能对技术还不是很理解。其实,投资者很多工作在出资后才开始。

“目前,大家探讨最多的是,如何把以色列的技术转到中国,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所以,不光投资,还有新业务开发,需要双方共同配合”。樊盛妍说,中资机构比较重视短期的财务表现,而以色列科技企业有自身的发展模式,有时还处于研发的投入期,早期的现金流表现可能不是很好。“对这些风险,心理上要有准备,更要关注中长期发展模式和企业团队打造。”

美泰律师事务所中国业务部负责人约阿夫.萨德提醒说,很多中国投资者希望从以色列转移科学技术,却不清楚技术转移的限制,以为收购、控股了就可以直接技术转移。当然,大部分的情况下可以。但是,一些涉及国防的技术,或者由以色列国防部、科技部投资的技术,如果转移要经过批准。拿到这些技术授权,有时需要向以色列政府支付几百万美元甚至更高的技术授权费用。

为了解决以色列初创公司的早期孵化问题,晨哨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罗小军介绍说,常州已设立了中以创新合作园,把没有商业化的项目放进去,为下一步大规模商业应用做准备。如果联手以色列基金、中国有产业背景的基金一起投资以色列初创企业,风险会降低。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