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近100家以色列科技公司中国寻伙伴 投资忌短期心态

2018-06-01 09:09:5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正如中国企业热切希望获得以色列的技术一样,以色列的科技公司也热切希望坐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5月31日,约100家以色列科技公司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参加2018中国以色列跨境投资大会,它们都希望寻找中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以色列接受海外投资的第二大来源国。不过,由于企业文化差异,一方面以色列许多科技公司还处于初创阶段,另一方面中国投资者往往追求短期内的投资回报,因此某些中以合作项目需要更多磨合。专家提醒,投资以色列科技公司忌讳追求短期回报的心态。

TMT和生命科技公司是主力

本次参会的以色列企业里,TMT和生命科技公司是主力。在每人三分钟的“电梯演说”中,10家以色列TMT公司和10多家以色列生命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轮翻上台展示实力并“抛绣球”。

这些以色列TMT公司涉及领域广泛,覆盖大数据的云储存、酒店客房管理APP、水产养殖、零售的数字化、语音社交网络、高端制造装备、感知食物新鲜度的传感器、能源管理、垃圾中材料的回收与应用、租房服务平台等领域。希望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合作,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Elastifile公司首席执行官阿米尼.阿哈罗尼说,他们主要做大数据的云端存储和管理,已吸引了包括华为、联想、思科等中外知名公司的投资。“我们在美国与谷歌合作,希望在中国与腾讯合作”。做图像识别技术的Trax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尔.巴艾尔认为,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新零售也发展迅速,希望能够协助中国零售企业,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除了TMT公司,与会的以色列生命科学公司也很活跃。如Enopace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微创性、可植入神经刺激装置,能通过减少左心室的工作负荷来提高心脏的效率,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此外,还有在糖尿病治疗、疤痕组织重塑、皮肤重生、癌症药物评估、医疗器械革新等领域的企业。

它们要找怎样的中国合作伙伴?绿色能源和智能交通投资公司Capital Nature首席执行官艾维.弗德曼表示,以色列科技初创公司要找的是中国长期投资者,不是追求短期回报者。以色列公司以前大部分的投资来自欧美,现在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它们不只关注资金,还需要活跃的合作伙伴,甚至参与运营。“把我们的科技带到中国市场,我们就是在中国寻找这种合作伙伴”。

项目在中国落户成为新趋势

其实,不少知名的中国企业早就开启了在以色列的投资之旅。不过,与以往中国企业到以色列本土投资不同,现在不少中以合作项目落户到中国,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这成为新的趋势。

曾任以色列农业部长的光控Catalyst基金管理合伙人亚伊尔.沙米尔告诉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记者,以色列有独特的农业灌溉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如用卫星拍图片,分析农田哪里有病虫害。因为中国有不同的土壤,所以他们与中国合作,在中国进行科研。

佛山力合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涂晓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5年他们就投资了第一个以色列项目。力合与以色列的风险投资,共同投资了一个以色列做医用生物材料的初创企业。目前,这家以色列初创企业已经推出第三代产品,拿到了欧洲CE认证,“我们正协助该项目到中国,与中国资本对接,也申请中国CFDA认证。”

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纳达夫.科恩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以色列第二大外商投资来源地。双方在科技合作方面有多种形式,一是中国企业投资以色列科技公司;二是中国大型企业包括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到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三是中国企业直接购买以色列的技术。

“中以双方的合作在上升”,纳达夫.科恩说,以色列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帮助以色列建设海港。“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又有大规模生产能力,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以合作项目落户到中国。中国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色列企业也希望参与其中”。

忌追求短期收益心态

在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加大对中国技术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以色列成为中国技术进口的主要地区之一。不过,专家也提醒道,以色列许多是初创公司,中国投资者切忌追求短期收益的心态。

光控Catalyst基金董事总经理樊盛妍坦言,由于文化差异,有些中以合作项目双方产生误解,这需要加强沟通来解决。有的时候,被投资方认为把情况讲清楚了,但投资方可能对技术还不是很理解。其实,投资者很多工作在出资后才开始。

“目前,大家探讨最多的是,如何把以色列的技术转到中国,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所以,不光投资,还有新业务开发,需要双方共同配合”。樊盛妍说,中资机构比较重视短期的财务表现,而以色列科技企业有自身的发展模式,有时还处于研发的投入期,早期的现金流表现可能不是很好。“对这些风险,心理上要有准备,更要关注中长期发展模式和企业团队打造。”

美泰律师事务所中国业务部负责人约阿夫.萨德提醒说,很多中国投资者希望从以色列转移科学技术,却不清楚技术转移的限制,以为收购、控股了就可以直接技术转移。当然,大部分的情况下可以。但是,一些涉及国防的技术,或者由以色列国防部、科技部投资的技术,如果转移要经过批准。拿到这些技术授权,有时需要向以色列政府支付几百万美元甚至更高的技术授权费用。

为了解决以色列初创公司的早期孵化问题,晨哨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罗小军介绍说,常州已设立了中以创新合作园,把没有商业化的项目放进去,为下一步大规模商业应用做准备。如果联手以色列基金、中国有产业背景的基金一起投资以色列初创企业,风险会降低。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刘佳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