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数字复原能让敦煌石窟永生,但培养和留住人才仍是个问题

2018-05-27 10:27:4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临摹复制品得以让敦煌艺术走出去被更多人看到,而数字复制则更进一步地可以在不同地方同时展出,有利于敦煌艺术的传播。“数字敦煌”网站2016年正式上线,2017年全年点击量为347万次,进一步打破了公众接近和欣赏敦煌艺术的壁垒。

“对于文物保护来说,高精度数字还原有助于留存当下的壁画与佛像信息。”罗华庆说,“当年斯坦因留下的老照片与现在的壁画对比,100年来其实有很大的变化。曾经清晰的地方现在都变模糊了,颜料也会随时间氧化褪色。以后即使洞窟没了,这些资料也都还在。”

2017年,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公布合作“数字丝路”计划。互联网公司一方面利用自己占据优势的资本与技术力量,来做线上智慧景区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梳理和挖掘敦煌壁画佛像当中所蕴含的海量艺术元素,可以创造多元价值,包括以此为IP来制作游戏、动漫、影视等泛娱乐产品。“年轻人现在喜欢这些,我们每年出去办展览,能来参观的人还是有限,而通过互联网公司可以有更多的弘扬渠道。”他说。

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

大部分游客在参观完石窟后很容易忽略河床对岸的一座建筑,它低调地伏在荒漠中,与身后的沙丘融为一体。这是1994年完工的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两层巨大的展厅之中,罗列着半个多世纪以来莫高窟的文物保护成就。通过历史照片、示意图、标本演示等介绍石窟保护的基本技术思路。

“从1944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1年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基础就是保护文物。前几十年里属于抢救性保护,80年代之后开始进行科学保护。”罗华庆说,“从2010年起,基本上进入了预防性保护的阶段。”

前期,很多被人为破坏的洞窟需要进行抢救性加固,否则很可能彻底坍塌。第二个阶段,研究院与国际机构合作,对壁画与造像的具体病害进行研究,根据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第三个阶段是近年来的新状态,在确定了基本病害原理之后,结合密切观测和高科技手段,保护工作者会对石窟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做出预防措施。“有些洞窟的病害肌理已经搞清楚了,但是还没有确定最合适的修复材料。我们现在都比较谨慎,尽量避免造成保护性破坏,因为所有的措施都是不可逆的。在没有找到最佳办法之前,病害重的洞窟完全关闭,让它保持现状。”罗华庆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