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1.2.4 2014年莫迪上台后执行新政,仍面临诸多考验
2014年5月,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议会下院多数席位,人民党领袖莫迪就任印度总理。莫迪曾在古吉拉特邦成功创造出特有的改革模式(即“古吉拉特模式”),外界在其上任之初就将其视为“改革派”,部分外媒甚至将其喻为“印度邓小平”。
莫迪上任后就展现了“改革派”的作风,“莫迪新政”结合印度廉价劳动力丰富、基础设施简陋、IT业发达、法律制度落后等情况,提出“印度制造”、“智慧城市”等全新概念,并全力践行“印度制造”战略,同时全方位推进此前从未取得明显突破的土地、劳工、税收等领域的制度变革。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印度制造”战略。该战略于2014年8月15日莫迪在“印度独立日”首次提出,并于9月25日由莫迪在新德里正式启动。“印度制造”战略通过印度国内广阔的市场吸引FDI,利用国内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较大规模的IT与医药领域人才,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目标产业主要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建筑、采矿、石油开采、纺织服装、生物技术、医药制造、医疗保健、电子、港口及航运、可再生能源、航空、国防工业、电力、机械、食品加工、IT、皮革制品、传媒、航空航天、铁路、高速公路、旅游、火力发电、体育健身等25个行业。上述产业除IT、医药制造等印度优势产业外,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基建、公用事业相关的产业。
莫迪还在2015年提出了“智慧城市”战略,具体计划为在全国建设100座智慧城市,并要求在在大多数邦至少有2座智慧城市分布。政府将为该计划提供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网络连接、电子政务等服务,同时鼓励采用公私合作模式(即“PPP”)融资,并支持金融公司和IT企业参与该计划。智慧城市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电子政务、公民服务、垃圾处理、水处理、能源管理、智能交通、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
作为“印度制造”战略的辅助,莫迪在制度上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关键的征地领域,莫迪于2015年提出了征地修正案,针对基建和重大项目取消了2013年法案关于征地需获得绝大多数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家庭同意的条款,可以直接按市价征地。这避免了征地过程中低效的谈判与博弈。虽然该法案遭遇了国大党以“侵占耕地”为由的反对未能获得议会通过,但莫迪政府通过放权给邦政府,分而立法,新征地法案的制定和落实得以绕过议会。在劳工领域,印度现存包含《1947年劳资纠纷法》、《1948年工厂法》及《1970年劳动合同法》等在内的庞大劳工保护体系,对女性就业以及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招工、裁员均作了较多限制,不仅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也使得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扩大规模上保持极度的谨慎。莫迪政府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学徒条例》、《劳动法》及《工厂法》修订法案,放宽了上述诸多不合理限制,企业主将获得更多自主权。前二者已获议会上下两院(联邦院、人民院)批准,但《工厂法》修正案未能获联邦院通过,不少劳动者也进行了游行抗议,莫迪决定在人民党控制的部分邦政府先行试行,之后再推广至全国。在税收领域,莫迪政府于2014年7月推行统一商品及服务税(即“GST”)改革并获议会两院通过,对遗留多年的复杂税制进行了简化,降低了原先较高的税负,中央对税收的控制权也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