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面对十分薄弱的工业基础和艰苦的物质条件,黄敞先生带领科技人员边组建机构,边调集与培养科技队伍,边开展科研。他将自己十多年来在晶体管、集成电路领域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青科技人员,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航天TTL双极集成电路B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研制的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制导计算机。
1969年,黄敞先生迁赴至陕西临潼山沟的新研制基地——771研究所。随后成功研制出固体火箭用CMOS集成电路计算机,使我国卫星运载技术跨上了新台阶,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5年,主持研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的I2L微计算机,获得了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质量金奖。1985年,作为运载火箭专用计算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运载火箭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80年代,为了完成航天型号的三项重点任务,诸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时任骊山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黄敞先生丝毫没有怠慢,这位被称为“工作狂”的专家,以勇士的刚毅品格,用其坚实的足迹和敏捷的思维,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攻克了一道道险关隘口,主持研制成功了多种运载火箭专用集成电路及计算机,创造了中国航天微电子、微计算机事业的辉煌成就,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航天微电子与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巨匠
早在1959年回国后,黄敞先生即开始培养研究生,“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黄敞先生率先在771所组建导师团队,招收培养研究生,同时又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带博士研究生。
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要求,逐个指导学生的科研和论文,抓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应用性,在他与杨樱华等导师团队的带领下,先后培养出研究生、博士生150余人。这些人有的成为我国微电子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扬名国内外微电子业界。这是黄敞先生贡献于我国微电子、微计算机事业所驰骋的另一个战场,而且更具战略性和长远的意义,为我国微电子、微计算机事业的新长征奠定科技人才基础的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