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同时,航空医疗救援是现代化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最高效的救援方式”。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建有完善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德国的直升机空中救援15分钟能到达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美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覆盖了全美60%的洲际公路网络,能够为其境内84.5%的人口提供20分钟抵达现场的服务保障。
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3.65万公里,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虽然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依然高发、频发,道路交通应急援助救护需求非常迫切。当前我国航空医疗救援还处于萌芽状态,救援飞行力量和机队规模都很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加快补齐的短板。
在民航强国方面,通用航空作为民航“两翼”之一,是民航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李健表示,当前,我国民航“两翼”存在严重的结构性不平衡。经验表明,在航空产业链完整的大国,合理的通用航空规模约占到航空业整体的10%-15%,通航飞行总量占到民航飞行总量的50%以上。
但2017年,我国通航飞行总量不到运输飞行总量的8%。我国通航产业内部也存在严重结构性不平衡,2017年我国通航飞行总量中,训练飞行占75%、生产作业飞行占13%、商务飞行占11%、私人和娱乐飞行只占1%,这同全球60%的通航飞行总量是直接服务于交通出行、运动娱乐以及医疗救援等形成明显对比。
总体来看,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民航资深专家李晓津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存在着“三不”:即上不了天,因为低空空域被限制;下落不了地,因为通航机场严重不足;中间吃不上饭,即市场需求带来的经济收入不足以支撑通航业的发展。由此也带来了“黑飞”等问题。
利好密集,通航产业迎爆发
近年来,为了促进通用航空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5年10月,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将通用航空与铁路、公路等并列为国家基础设施网络之一。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2020年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目标。2017年,民航局发布通用航空“十三五”规划,对于上述意见所制定的目标进行了细化,按照规划的内容,2020年通用航空全年总飞行量应该达到200万小时,这也意味着五年时间中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20.8%。